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美術館陣營分化已現端倪
東億美術館位于東億國際傳媒產業園的東南角,與建國路僅有一道柵欄之隔,位置并不算偏僻。面朝南開的美術館大門前,立有當代雕塑家高孝午的一件作品,色彩斑斕頗吸引眼球。在11月2日這天表格上,到下午4點,登記人數才剛滿10位。美術館工作人員解釋,新的展覽剛開幕的幾天人氣最高,9月展出的《眾妙之門》油畫展,因匯聚艾軒、王沂東、姜國芳等名家作品,觀眾最多的一天曾達1546人。
但名家展覽畢竟是稀缺資源,大多數展覽并沒有這么好的人氣。開在北京塞隆國際文化創意園里的塞隆水泥庫藝術空間,由北京工筆重彩畫會與塞隆文創園共同創辦,這里一年差不多舉辦十幾場展覽。
開在文創園區里的美術館,總會自覺不自覺與798做對比,正是在這種對比中,尋找自身存在的依據。
“離開798,就離開了熱鬧和游客,也有好處。”北京工筆重彩畫會副會長金沙說,在落戶塞隆文創園之前,畫會曾在798藝術區運營過“璽美術館”,那時一到周末就得應付大量游客,很累心。“其實偏居一隅并不影響我們的學術追求。”金沙說,塞隆水泥庫藝術空間上下兩層空間一共600多平方米,其中純粹用于展覽的面積大約400平方米。“雖然不大,但是那些大型館舍不屑于做的文獻展、研究展、手稿展恰恰在這樣的空間里合適。”
然而,主打學術是否能引發文創園的共鳴,還很難說。目前落戶在文創園里的美術館,與文創園的關系也頗為微妙。
愿意自辦,或免費、打折,或優先提供最佳位置給美術館的文創園區,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借助高質量美術活動來提升園區的品質和影響力,甚至最終形成園區獨特的IP,為園區自帶流量。在這種需求的指引下,美術館在文創園區管理者的眼里,不能僅僅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學術機構。
美術館,到底能在文創園區里存活多久,還是個未知數。不過,美術館陣營的分化已出現端倪。
“藝術品越來越成為一個媒介,美術館是為都市社會公眾提供以藝術為主題的氛圍和社交空間,并進行知識生產。”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館長周旭君說。也許,細分過后的美術館,能滿足更多人群更多層次的需求。
編輯:楊嵐
關鍵詞:美術館 文創 園區 美術館陣營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