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涂圣偉 周振:引導民營企業以適宜方式下鄉
作者: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所 涂圣偉 周 振
鄉村振興領域寬、前景好,對資本、技術、管理、人才等下鄉的需求很大,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蘊藏著民營企業轉型的可觀發展空間,支持民營企業發展與振興鄉村存在黃金結合點。當前,應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積極引導民營企業以適宜方式進入鄉村建設適宜領域,讓民營經濟成為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從而實現民營企業轉型發展與鄉村振興互促共進。
一是優先支持民營企業進入農業產業化經營領域,發揮市場機制在進入方式、利益分配中的決定性作用。重點引導民營企業進入對農民增收致富帶動作用較強的農產品加工、農產品流通和農業生產性服務業、農村產業融合等領域。在這些領域,應盡可能減少政府干預,由企業與農民共同確定適宜的利益聯結方式。發揮市場機制對利益分配的決定性作用,建立對利益各方具有約束力的利益保障機制,維系合作穩定性。
二是鼓勵支持民營企業進入農村資產開發領域,引導建立緊密型股份合作關系。農村資產開發經營是近年來企業下鄉的新興領域。政府工作重點應放在“推改革”上,打好制度基礎。加快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支持建立新型集體經濟組織,加強政府協調,鼓勵引導民營企業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農民合作社建立“共同開發、收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緊密型合作關系。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避免由此可能產生的負外部性問題。
三是強化政府支出責任,適當引導民營企業參與公共物品供給。在一些農村準公共產品供給領域,企業參與有一定的空間。圍繞農業農村基礎設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態環境修復、美麗鄉村建設以及大宗農產品市場儲備,積極策劃一批高質量的政府與市場合作項目,創新合作方式,吸引民營企業參與。
促進民營企業下鄉還要立足破除障礙、防范風險,賦予民營企業平等的市場主體地位,構建起系統性、常態化的政策支持體系。
一是健全政策支持體系。抓好人、地、錢等關鍵環節,構建系統性、常態化的政策支持體系。健全用地支持政策,出臺農業配套設施和附屬設施的建設標準和用地規范,建議有條件的地區集中設施農用地指標并向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傾斜;擴大涉農項目國有建設用地供給,支持民營企業參與盤活利用農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深化產權抵押融資,盡快完成農村產權確權頒證,支持建立農村產權交易體系,建立以農村資產確權為基礎、以農業保險創新為配套、以設立抵押貸款風險補償金為保障的農村產權抵押融資機制。建立穩定的農村產業工人和技術人才隊伍,下大力氣建設好新型職業農民、農業科技人才、農民企業家3支隊伍,建立長效激勵機制,引導大學生回鄉、科技人員等下鄉。
二是健全配套服務體系。創新基層政府服務,加快完善農業農村規劃體系,強化空間規劃約束,避免盲目投資造成農村資源浪費;深化農業農村領域“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建立政企長效溝通機制,支持建立政府與民營企業溝通的長效機制,通過定期會議制度了解企業政策訴求,出臺面向民營企業的鄉村振興政策服務指南。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完善民營企業投資項目的基礎設施配套,特別是加大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的基礎設施投入。
三是健全風險防范體系。建立農村土地流轉風險保障制度,建立健全資格審查制度,對企業土地用途開展嚴格監督檢查,建立農村土地流轉風險保障金制度。推動農業產業支持政策轉型,引導地方政府從選擇產業向服務產業轉型,改變靠補貼、靠項目、靠批地等支持特定產業的模式。
四是完善農村社會信用體系,加快農村居民信用體系、企業誠信管理制度建設,建立個人借貸以及民營企業發債、貸款、擔保等信用交易及生產經營活動與誠信履約掛鉤機制。健全相關法律法規,探索農村集體資產跨村流轉和處置辦法。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民營企業 農村 支持 建立 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