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黃曉彬:農村學前教育不要忘了姓“農”

2017年06月02日 10:15 | 作者:黃曉彬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分享到: 

作者:浙江臺州科技職業學院科研處處長 黃曉彬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進一步發展學前教育,尤其是重點扶持農村學前教育,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一個話題。毋庸置疑,歷經了兩輪的“三年行動計劃”,我國實現了學前教育的空前大發展,“入園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新一輪發展期,農村尤其是偏遠貧困山區學前教育路怎么走,如何發展,這一難題已浮出水面。筆者認為,農村學前教育應該走適合自身發展之路。

如何走適合自身發展之路?首先明確其身份,即農村學前教育理應姓“農”。所謂姓“農”,就是要辦好農村學前教育,必須從農村當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村特點,因地制宜,發揮優勢,走具有農村個性的發展之路。為何要姓“農”?因為農村學前教育生長于農村,扎根在農村,深受農村自然環境、經濟社會、人文習俗的熏陶和感染,深深地被打上農村這一特殊的烙印;農村學前教育為生活在農村這塊土地上的孩子成長服務,必須與農村孩子的特點相適應,遵循農村孩子的發展規律。它有著自身獨特之處和發展空間,既存在局限又具備優勢,所以,不能套用城市模式,必須謹記姓“農”,接農村之地氣,走適合自己的路,才能健康持續發展。

布局規劃要長遠。農村幼兒園數量不足,覆蓋面不廣,難以滿足適齡幼兒就近入園。明確的需求分析是確定幼兒園布局、規模、數量的起點。政府應組織相關部門對轄區內農村作全面深入的調研、核實,既著眼當下,準確把握各區域適齡幼兒數量與分布狀況、幼兒教育基礎及供需缺口,又兼顧長遠,準確測算未來農村幼兒變化趨勢及新農村建設規劃,科學謀劃、合理確定幼兒園的數量、位置、規模,明確其服務半徑。特別是偏遠貧困山區,由于經濟落后、人口稀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應本著滿足需求、方便群眾的原則,因地制宜、靈活多樣地設立站點。

辦園體制要靈活。農村學前教育應呈現辦園體制靈活、辦學主體多元態勢,除政府辦,還應該有集體辦、企業辦、村民辦,其中包括國有民辦、民辦公助、私立民營、股份經營、租賃承辦等。

政府應承擔學前教育的主責,在農村建立起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使公辦園及普惠性民辦園成為農村學前教育的主體。首先要加大力度舉辦公辦園,擴大公辦園比例,尤其是在連片特困、偏遠山區,宜采取“一園多點”模式,由鄉鎮公辦中心園舉辦分園、教學點或活動站。同時,政府還應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在農村舉辦學前教育,尤其要扶持面向大眾、符合標準、收費較低、質量尚好的普惠性農村民辦園,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派駐公辦教師、以獎代補、培訓師資、減免租金等方式支持其辦學,體現公益性質,促進教育公平。

園所類型要多樣。農村地區存在不同的村狀村貌,不一定以新建正規幼兒園為唯一路徑。辦園形式、機構類型不強求整齊劃一,不追求一個模式,更不能簡單套用城市模式。要根據農村地域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辦園策略,開辦出形態不同、特點各異又符合當地實際的幼兒園。規模要適宜,不能把規模作為評價標準。大村可以獨立建園,小村設分園或教學點,密集型小村可以聯合辦園,人口分散區域通過連接幾戶相鄰家庭建立活動站,人口稀少區域實施定點定時的巡回教育、入戶指導,以此構建起農村學前教育網絡,滿足農村孩子“就近入園”的需求。

園舍設施不搞“面子”工程。教育部門要根據實際,為多樣化的農村幼教機構制定不同的辦園標準。農村幼兒園要因地制宜地走勤儉辦園之路,追求低成本、高質量,不搞“面子”工程。目前,可以利用中小學布局調整富余出來經改擴建的校舍。積極推進園舍設施標準化、教育技術現代化建設,實現幼兒園面積、用房、綠化、設施、設備等達標。結合實際,制定農村幼兒園等級評定標準,并予以實施,促進幼兒園硬軟件同步提升。

環境創設要貼近孩子。環境以隱性方式影響著孩子的成長。農村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一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遵循孩子的邏輯,貼近孩子的生活,使孩子喜歡,才可以調動孩子的積極情感,促進孩子更好地學習。二要將鄉土資源融入幼兒園環境,創設出一個充滿鄉土氣息的、能激發孩子主動參與的特色化環境。三要有教育性格、知識元素和農村文化內涵,切忌追求奢華。

師資建設要有特色。目前,有不少師資培訓機構未能將農村幼兒教師培訓單獨組班,往往與城里幼師合班,統一采用適合城市學前教育的培訓計劃、課程與教材,忽視了農村學前教育對師資需求的獨特性,所授知識和經驗往往與農村幼教特點以及農村幼兒園的園情不相契合,且缺少可操作性。建議師資培訓機構設立農村師訓班,除了常規的師德規范、知識技能培訓,著重幫助農村幼兒教師樹立正確的農村“兒童觀”“教育觀”,增強為“農”服務的職業信念和專業自信,形成課程資源的鄉土理念和價值取向,提高資源提煉整合、課程開發應用的能力。

課程資源要有效融入當地資源。農村幼兒園缺乏適用的教材,不得不采用城市幼兒園教材。這種忽視本土、簡單照搬城市教育內容的做法,對農村孩子日后的發展將產生怎樣的導向作用呢?注重課程背后資源的差異性,有效融入農村當地資源,這樣的課程才鮮活,才有針對性。也就是說,農村幼兒教育課程既要體現時代性、幼教性,還應體現地方性。為此,有必要開展課程改革。

農村自然資源豐富、風土人情厚重、民間藝術源遠流長,這是農村幼兒園的一大優勢。如何有效利用這些獨特資源,開發生活化、本土化、個性化的園本課程?這就要求農村幼兒教師樹立適合農村孩子成長的教育思想和課程理念,充分挖掘當地資源,提煉素材,轉化為課程內容,形成課程模式,建成課程體系。這樣的課程才有助于增強農村孩子對家鄉的親和力,激發其家鄉情懷,真正讓教育回歸本原。

游戲活動不脫離農村實際。農村孩子受成長環境影響,體現著與城市孩子的異質性,所以教師要努力挖掘農村鄉土文化、自然資源中的游戲素材以及民間游戲,開發適合農村孩子的游戲活動,游戲活動的題材和方式不能與當地現實生活以及農村孩子實際相脫離。游戲活動設計應符合農村孩子生活特點、地方特點和季節特點,鼓勵孩子主動去接近、感受、認知、探索自然現象、農村生活和傳統文化,激發孩子熱愛家鄉、熱愛家鄉人民的美好情感。

管理機制要結合園情。發展農村學前教育要完善行政管理體制,健全縣、鄉、村三級管理組織,加強對辦園過程的管理、監督與考評。要保障園長的辦學自主權。

農村幼兒園要結合園情建立具體而規范的內部運行、目標管理、績效考核機制與家長委員會制度;要加強園舍、設施、設備、飲食、活動等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設和措施落實。相關部門要加大安全監督力度。

制定農村幼兒園質量標準,建立質量監控、保障與評價體系,加強質量管理與評估,嚴防“小學化”或“保姆式”傾向。

建立順應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教師人事管理制度。要創造公平的制度環境,避免不同“身份”的農村教師“同工不同酬”及專業發展、職稱評定機會不均現象。在規范管理教師工作的同時,更多地給予教師情感溝通、人文關懷、生活照顧、工作信任、專業支持。

加強農村普惠性民辦園收費行為管理與經費使用監督。

農村學前教育要更快更好發展,還須具備以下保障條件:一是加快學前教育立法步伐,使學前教育有法可依;二是政府應把農村學前教育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及新農村建設規劃,列入財政預算,加大投入、政策傾斜力度;三是全社會應給予農村學前教育更多的關心、呵護與支持。

農村學前教育有著自身發展的特殊規律和獨特空間。唯有堅持正確的教育理念和辦學方向,遵循農村幼兒教育規律,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走適合自身健康持續發展之路,農村學前教育才能“這邊風景也好”。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農村 學前教育 幼兒園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不 | 亚洲婷婷天堂婷婷色五月 | 久久亚洲精品视频 | 亚洲女同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 亚洲一区欧美激情 | 亚洲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