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便宜了20塊,能說房價冷靜了嗎?
理性的人才能站到最后。
臨近年末,各種論壇紛至沓來,不同于以往的是,樓市不再成為主辦方活動的重頭戲,樓市專家也很少成為座上賓。
與公開場合的偃旗息鼓相較,社會對樓市的討論從來沒有停止。
9月份以來的“房鬧”,10月份出現的“降價未遂”,還有最近一則“合肥一樓盤降價6000元,房管局長調研后回漲”的傳聞,這些消息無不挑動著人們的神經。
更多的人,徘徊在“買不起房”和“要不要買房”的關口。
地產過冬
從公開資料看,國家對樓市的政策還沒有松動,紓困民企的資金也嚴禁流入房地產。
今年以來,央行已經實施4次降準,向市場凈釋放資金約2.3萬億元。這部分錢要用在哪?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說,對民企貸款要設立“一二五”目標;央行行長易綱說,要用好“三支箭”,支持民企拓寬融資途徑。
支持民企的同時,金融對樓市的大門依然是“緊而未松”。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10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135636億元,同比增長7.7%,增速比1-9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其中,國內貸款19727億元,下降5.2%;利用外資80億元,下降35.6%;自籌資金45512億元,增長10.8%;定金及預收款44942億元,增長16.3%;個人按揭貸款19408億元,下降0.9%。
數字很枯燥,但一個重要結論是,房地產企業能從外部獲得的資金,越來越少了。
國是直通車日前隨團參加一場“金融支持民營和小微的督導活動”,一眾商會和企業在座談會上“訴苦”融資困難,唯獨“蓋房的”被點名息聲。
言外之意,國家放出來的“水”,必須繞“樓市”而過。
所以,才有了現在的局面,一方面國家在大力疏通貨幣傳導機制,希望實現對民企和實體的精準滴灌,另一方面房地產企業融資收緊,遭遇冬天。
背后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房價高了。
央行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末,中國住戶部門杠桿率(債務余額/GDP)為49%,高于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平均水平(39.8%)。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住戶部門債務與GDP的比值低于10%時,債務增加有利于經濟增長,比值超過30%時,中期經濟增長會受到影響,而超過65%會影響到金融穩定。
由此,央行報告得出一個結論,中國住戶部門杠桿率在30%~65%,且呈增長態勢,應受到重視。所以,“防范房地產領域的不當和過度融資”被寫進了報告。
在這種情況下,誰還希望房地產高歌猛進,可能就要落空了。
所以,萬科喊出了“活下去”,華夏幸福、嘉凱城等一眾房企不得不“忍痛割肉”。
潮水退去,才知道誰“穿了衣服”。
買不買房?
國是直通車跟一位環京房產中介聊了聊,問她這一年多來樓市調控高壓狀態下,市場有沒有變化。她的回答還頗有點經濟學家的味道,“關鍵要看供需,如果需求只是被政策一時壓住了,未來可能還是要漲?!痹谒磥?,雖然一些開發商使出各種促銷招數,但(北京)周邊房價依然堅挺。此外,她還說了一句很接地氣的話,“投資房子的人也不是傻子,如果未來那個區域沒有需求,還不自住,擱在手里等于近百萬的錢鎖在樓市,還不如存銀行賺利息?!?/p>
仔細想想,需求跟收入有關,倘若經濟不好,老百姓的錢袋子癟了,不僅消費不振,樓市恐怕也只能涼涼了。
國是直通車又問了今年4月在博鰲講話“一套買不起你就買兩套”的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半年多時間過去了,還主張人們買房嗎?”他的回答是,“剛需有什么好猶豫的呢?調控給了你一個上車的機會,需求沒有太大變化,而庫存在下降。當然,區域分化也很嚴重,北京四環以里和燕郊就不一樣?!?/p>
這與前述中介的看法基本一致,買房還是要看地段。正應了那個規則,地段地段還是地段!
關于當下的房價,易居研究院提供了一組數據很能說明問題,10月份全國商品房成交均價8708元,比9月份每平米便宜了20元。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說,便宜了20元,說明房地產市場降溫下價格方面有所調整,房價也開始回歸到了理性。
算下來,一套90平米的房子,相當于降價1800元。這點降價,跟動輒幾十萬的總價相比,真是杯水車薪。
國家統計局15日說,10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持平,二手住宅環比下降;二線城市環比漲幅均回落;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漲幅微擴,二手住宅漲幅回落。
總結一句話,房價總體穩定。這也是國家的期望,“堅決遏制房價上漲”。
事實上,政府、百姓的希望是,房價能夠跟經濟發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相吻合。但高壓下的穩定,又能持續多久呢?(張文絞)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房價 樓市 便宜 億元 房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