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培養(yǎng)青少年積極心理比好成績更重要

2018年11月08日 11:15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2017年10月27日,呼和浩特,中學生做互助游戲,兩人一組,分別戴眼罩與口罩,互助通過障礙。當日,“幸福——讓生命與使命同行”主題心理拓展活動在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舉辦,拓展活動課包括組織學生觀看生命珍貴主題視頻、開展互助游戲、書寫幸福清單等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孩子們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領悟到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把握幸福。視覺中國供圖(資料圖片)

日前,由昆明市西山區(qū)向陽花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西南積極心理學推廣中心品格實驗室聯合舉辦的積極心理學學習論壇上,一直致力于積極心理學研究的專家、上海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席居哲指出,在青少年的教育中,培養(yǎng)積極心理遠比好成績更重要,它將使孩子終身受益。

那么,為什么教育需要積極心理學呢?

抑郁在青少年中發(fā)生率上升

席居哲提供了一組北京相關教育科學部門公開發(fā)表的數據:中國約1.73億人有精神疾病,其中包括焦慮、抑郁和強迫癥等。在青少年群體中,女孩有抑郁問題的較多,而他們中約有25%的人生活在發(fā)達地區(qū)。

美國研究者的調查也顯示,抑郁在兒童中的發(fā)生率為0.4%~2.5%,青少年中這一比例可能上升至5%~10%。10歲以前男孩女孩患病比例相當,10歲以后隨年齡的增加,女孩患病率逐漸增加,男孩女孩患病比例接近1∶2。

兒童抑郁癥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注意力、學習效率顯著降低,情緒不穩(wěn)、易激惹或情緒失控;自我評價過低、自責,出現想死的念頭或有自殺、自傷行為。

對此,席居哲提供了一組數據:2007年,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wèi)生研究所發(fā)布的《中學生自殺現象調查分析報告》顯示,中學生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曾經考慮過自殺,占樣本總數的20.4%,而為自殺做過計劃的占樣本的6.5%。廣東疾控中心曾對廣州市10所小學的全體五、六年級小學生共3045人進行問卷調查,發(fā)現其中有3.4%的小學生制訂過自殺計劃,1.3%的學生采取過自殺措施。學者蔡軍在長沙市城鄉(xiāng)隨機抽取六所學校的1060人(城市796人,鄉(xiāng)村264人)為研究對象進行調查,調查顯示,在被調查城鄉(xiāng)小學生中,自殺意念的發(fā)生率為28.3%。

席居哲指出,同樣令人擔憂的是,2016年一項對北京某重點高校的調查顯示,該校有3%的新生厭惡學習,4.4%的新生認為活著沒有意義。

電子產品讓現代人更孤獨

由于學習壓力大,許多孩子為了逃避而躲進手機里,對手機的依賴變得越來越嚴重。“電子產品讓現代人更孤獨。”席居哲曾在大學本科生的課堂上做過一個游戲。父親節(jié)時,他要求學生把在微信里寫給爸爸的話,打電話對爸爸讀出來。一名女生撥通了爸爸的電話,說:“爸爸,我愛你。”另一名男生也在電話里說:“親愛的爸爸,我今天特別想對你說三個字,感謝你,生了我養(yǎng)了我。”兩位爸爸都稍稍遲疑了一會兒,然后,他們都給出了一個令人意外的回答。女生的爸爸說:“孩子,你想要什么就直接說,別這么委婉。”男生的爸爸說:“孩子,如果有什么過不去的坎兒,你就跟爸爸說,你要覺得大學不想上了,咱就回家。”

這節(jié)課,席居哲讓同學們討論,不少同學都哭了。

對此,來自加拿大的教育工作者、全球教師獎獲得者阿爾芒·杜塞(Armand Doucet)先生也有同感。他說,“看微信朋友圈,覺得世界很美好。很少有人把自己的不愉快發(fā)到朋友圈。”當有人在微信上給你留言時,你會很在意,擔心對方著急,必須趕快回復。但實際上,“人與人真實相處的關系,遠比在微信上回不回復的關系重要得多。”

阿爾芒·杜塞的家庭有一個規(guī)則,他和妻子回家之后,就要把手機放在桌子上,不看手機,一直和孩子們在一起,直到他們睡覺。而且他們從不把手機拿進臥室。“如果我們都拿著手機和手機在交流的話,我們夫妻關系怎么來溝通和交流呢?我們不想讓對方覺得手機比我們更重要。”他說。

聚焦一個問題反而使問題變得固著

席居哲認為,人偶爾感到不舒服、焦慮,其實是件積極的事。一個正常的人,就是“痛并快樂著”,人的情緒是復雜的,焦慮往往為生存起到保護作用。

有些父母在孩子參加中考、高考前總對孩子說:“這是你人生中的大考。如果你感到緊張,就對自己說,我不緊張,我不緊張,我不緊張。”但這樣一說,孩子反而會更緊張、更焦慮。席居哲指出,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聚焦一個問題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使問題變得固著”。

比如,來他們心理咨詢室的孩子常常有這樣一種現象,考試中做出來的題都對,但試卷永遠做不完。在與孩子的交談中發(fā)現,由于做錯題總被家長指責,使得孩子因為“不要做錯題”的壓力導致強迫性反復檢查,最終沒時間做后面的試題。雖然嚴格要求孩子是對的,但由于沒有積極的鼓勵,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多的是消極的體驗,“為了成功怕犯錯”。

席居哲在美國讀博士后時,曾到一所小學訪問。那天的課堂上,數學老師提問:“9+6等于多少”,一個孩子踴躍舉手回答說:“14”。這位老師幽默地說:“哦,已經非常接近了”。孩子發(fā)現自己算錯了,糾正說:“15。”老師立即表揚他:“你答對了。”

在席居哲看來,這位老師很有智慧。如果這個孩子被老師否定了,叫其他孩子來回答,那么今后,當這個孩子遇到不確定的答案時,他不會再舉手,因為擔心失敗,他可能不愿意去嘗試和創(chuàng)造。

“教學就應該這樣,不停地鼓勵。”席居哲說。

“積極心理學注重人性的優(yōu)點,而不是他們的弱點。”席居哲介紹說,積極心理學研究的創(chuàng)始人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馬丁·塞里格曼(Martin E.P. Seligman)、肯農·謝爾頓(Kennon M.Sheldon)和勞拉·金(Laura King),他們對積極心理學的定義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與美德的科學。”

目前,積極心理學在預防心理疾患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積極心理學研究者認為,人類自身存在著抵御精神疾患的力量,通過挖掘困境中的個體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就可以有效預防。

席居哲認為,教師應該掌握積極教育的方法,要認識到“教育之不能”,學生在教學中,“有時能教會”,“有時教不會”。學生的成績有一個動態(tài)波動,“不要跟動態(tài)波動的成績過不去”。教師更重要的是鼓勵學生,激發(fā)和強化他們的潛在能力,使它變成一種習慣性的學習方式,形成積極的人格特質。“積極人格有助于學生采取更有效的應對策略。”

很多人認為,成績對于一個人未來的社會地位、年收入等非常重要。席居哲展示了一組美國科研人員的研究數據。這項研究分別用GPA(平均成績點數)、高考分數和受教育年限來進行比較。研究發(fā)現,一個人到50歲時的年預測收入,與成績高低和受教育年限沒有關系,而與他們的積極心理有關系。有積極心理的人到50歲時,年預計收入與情緒不穩(wěn)定、自我控制力和自尊水平過高或過低的人相比,將高出5萬至9萬美元。

“這個研究顯示,青少年尤其是兒童早期教育的核心是養(yǎng)心和培養(yǎng)積極品格,它將使孩子終身受益。”席居哲說,有了它,讓他們干什么事兒都沒有問題。

昆明市西山區(qū)向陽花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主任、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郝萬勝也認為,積極心理學作為心理學領域的一個新的分支,近年來受到業(yè)界和全社會的廣泛關注,不僅因為它的科學性和實證性,更在于它關注人心理中的積極面,倡導通過積極品格的培養(yǎng),獲得持續(xù)的幸福人生。

“無論是對于優(yōu)秀孩子的培養(yǎng)和塑造,還是對于問題孩子的干預和矯正,積極心理學都將為我們提供全新的視角和路徑。”郝萬勝說。

記者 張文凌

編輯:趙彥

關鍵詞:培養(yǎng) 青少年 積極心理 好成績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天天久久中文字幕精品 | 亚洲一级亚洲一级 | 一本色综合网久久 | 亚洲一本大道在线 | 日韩免费在线中文字幕 | 日本午夜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