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資訊收藏資訊
一百多年后,這些圓明園文物終于回家了
回歸圓明園流散文物展現場。中新網記者 宋宇晟 攝
圓明園文物的百年劫難
如果沒有19世紀在戰爭中被焚毀,類似文物或許今天還在原處,但戰火改變了它們的命運。
對于這些圓明園文物來說,劫難的開端是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10月6日,法國軍隊率先抵達圓明園。現有資料顯示,至遲到當年10月7日,法軍已開始“有計劃有步驟地”劫掠圓明園中的文物。隨后趕到的英軍在軍官帶領下也加入了搶劫。
有研究考證,英法軍隊當時搶走的主要是“體積較小、價值高的物品,像珍珠、寶石、玉器、金錠等等”。而隨著小件貴重物品越來越少,搶劫對象的體量也愈發增大。
被搶劫之后,圓明園再遭“火劫”。
有中方記載顯示,在英法聯軍搶劫的同時,圓明園周邊已有小規模焚燒。但真正大規模的焚毀是當年10月18日英軍縱火。因此,這一天也被后世認定為圓明園的罹難日。
這次劫掠遠未將圓明園完全毀滅。清同治年間,朝廷還曾試圖重修圓明園。
但好景不長。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京城內外秩序大亂,圓明園的殘存物件又遭到毀滅性破壞。
此后,圓明園接連被官僚、軍閥、土匪、奸商長期破壞、盜竊。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后,其石雕文物更是大量散失。
這期間,圓明園曾有相當一段時期處于無人管理的狀態。陳輝介紹,那時一些周邊的居民為了建房屋,從圓明園拉走了大量磚石構件。
在那個動蕩年代,即便是園中的殘垣斷壁,也因疏于保護而越來越少、散落各地。
編輯:楊嵐
關鍵詞:圓明園 文物 圓明園文物終于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