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協和講堂走進三明 專家:健康需從我做起
18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原衛生部副部長王隴德在福建省三明市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主辦的“百年協和醫學與健康講堂”上做“健康中國,從我做起”主題演講,呼吁只有廣泛進行社會動員,人人從我做起,“健康中國”的建設目標才有可能實現。
王隴德指出,國際社會對于人體保健的認知與我國大力推行的“預防為主”健康中國戰略密切相關。他認為,健康中國的實現,不僅要靠我們更加注重疾病的預防,更加注重健康促進、注重營養、注重運動來推動,同時要調整優化健康服務體系,加快轉變健康領域發展方式,全方位、全周期維護和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
在嚴峻的慢病防控形勢下,王隴德提出了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這“四大基石”在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和美國癌癥研究所聯合發布的預防癌癥的八項重要建議中得到了很好體現。
此外,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主任醫師田艷濤、北京協和醫院心理科主任魏鏡開展了兩場精彩紛呈的科普講座,將大眾關注的如何科學防治腫瘤、職場中心里健康誰做主等進行了詳細解讀,為公眾帶來最權威的預防控制知識。
田艷濤重點強調了腫瘤三級預防的概念,呼吁大眾警惕早期惡性腫瘤的危險信號,他提出了關于腫瘤防治的重要啟示:首先,重視癌前病變的發現、處理和預防;其次,正確認識癌癥,癌癥并不可怕,是可治可防的,貴在早期發現、早期確診、早期治療;第三,到正規腫瘤醫院或大型綜合性醫院接受診治;第四,合理利用資金、力爭最好治療效果;最后,治療后注意定期門診隨訪。
魏鏡認為,心理健康除了我做主,還要做到“媽”做主和“家”做主。在不同時期,社會、家庭和受教育水平會對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產生具有巨大影響。她強調職業人的心理健康與職業耗竭息息相關,當一個人的職業耗竭發生在第六階段(否定階段)時,必須調理。她說,職業人群的心理健康同樣具有醫學屬性,“并不是外界真正的一件事情使人生病,而是大腦發生了異常。”要從運動、社交、減負增正、個人面對壓力的態度四方面改變,所以當心靈真的生病了,應當求助于心理醫生,幫助職業人走出心理陰霾,重見陽光。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院長王海濤表示,百年協和講堂走進三明,是將百年協和醫學智慧與三明模式結合在一起,是一種非常好的創新科普方法。他希望,借助這種模式,讓國家隊的醫學力量助力老區和邊區的醫學與健康事業發展,讓百年協和與中國新醫改先鋒共同發聲、一起努力為百姓健康貢獻力量。
“協和醫學院與三明的合作不僅能夠輸出優質醫療傳播內容,還能用協和標準的醫學內容融合,探索專家與健康傳播相互聯動的新形式。” 三明市衛計委主任蔡金明表示,希望借助此次活動,把百年協和的價值與品牌優勢和影響力,給三明醫療健康事業和大健康產業賦能,推動健康三明與生態三明的建設。
編輯:趙彥
關鍵詞:協和講堂 走進三明 健康中國 王隴德 慢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