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孟子的養生之道

2018年10月22日 14:35 |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分享到: 

孟子,名軻,字子輿,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作為儒家學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孟子與孔子齊名,并稱“孔孟”。學術界還有一種說法,稱孔子為至圣,孟子為亞圣。從中不難看出其地位之尊和影響之廣。在當時經濟落后、社會動蕩的歷史背景之下,孟子卻能活到84歲高齡,不得不說其在養生之道方面是有一定過人之處的。綜觀其思想言行,孟子的養生觀點主要體現于以下幾點。

養浩然之氣 立丈夫之志

當學生公孫丑問及老師有何特長時,孟子答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在緊隨其后的對話當中,他又詳細闡述了浩然之氣的本質:其博大無際,若用心培育,甚至會充溢天地之間而不散。但卻有一個前提,就是只有持續恒久、身體力行的仁義道德,才能促使其不斷形成壯大,而并不是輕易之間就會偶然得之。與抽象的浩然之氣相對應,就是孟子心目中理想完美的人格形象:大丈夫。大丈夫者“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大丈夫“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而其成長過程亦須經歷漫長艱辛的磨礪和鍛煉。即所謂的“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今天,新時期的我們在成長過程當中,也要如孟子所說擁有一身正氣的同時,力爭做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修君子之身 達理想之性

作為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的好多觀點自然和孔子一脈相承。如體現在修身養性方面,孟子在孔子“文質彬彬、然后君子”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和豐富了“君子說”的內涵。君子應該仁愛至上,實現“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的目的;君子品行清高,“焉有君子而可以貨取乎”;君子勇于擔當,“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君子表里如一、真誠守信、善于觀察、勤奮好學、專注于道、矢志不渝……正因為具備以上諸多優秀品格,所以君子之德才能如春雨潤物、風吹草偃一般產生強有力的榜樣和示范作用,成人達己,造福社會。仔細推敲,也不難發現,孟子的相關論述和現在國家所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很多地方都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這對新時代的我們來說依然受用不已。

擁仁愛之德 求向善之心

“仁愛”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在儒家看來,無論上至諸候帝王,還是下到販夫走卒,要想形成理想完美的人格,就必須具備仁愛之德。在孟子的著作當中,提到仁愛的地方也是非常之多,如“仁者無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都無不表明仁愛的重要。不僅如此,他還從反面指出,一個人如果沒有了仁愛,那將會是多么的危險和可怕:“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仁愛之人必具向善之心。孟子認為,人之本性是善良的,每個人生來就有惻隱、羞惡、辭讓、是非等4種心理,并由此才生出了仁、義、禮、智四種情志。所以在生活中,我們要時刻注意培養自己這幾方面的素養,向著完美人格的方向,不斷努力前行和靠近。

順上天之命 盡個人之能

在人與自然之關系上,孟子提出了順天知命、盡己所能的觀點。一方面,“莫非命也,順受其正。”孟子承認一切都是命運,順應很正常。但另一方面,他又借“知命者不立乎巖墻之下”的例子,指出面對命運,我們也不能只是任其擺布,坐以待斃,而要充分利用人的主觀能動,加以有效預防和規避。為此,他還特意引用《太甲》里“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的名句,告誡人們要勇于擔當、敢于作為。由于在好多時候,我們敗給的是自己,而非別人:“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所以,孟子又告誡我們不能自暴自棄:“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如今社會,雖然人類無論在科學技術還是預防疾病等方面都有了很大進步,但面對好多意外和風險,依然無能為力。因此,孟子的上述觀點,時至今日,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依然不乏一定的指導意義。

持恒有之產 享生活之樂

在物質與精神兩者之中,孟子認為,首先要讓民眾的物質需求達到一定的滿足之后,才能對其展開思想上的教化。“民之為道也,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為齊宣王指點迷津時,孟子也指出,對一個仁治者來說,只有讓民眾衣食無憂、生活無慮之后,才能達到理想之境地:“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畜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孟子這番話,雖然在很大程度上是針對統治者而提出的治國方略,但結合到我們自身養生實際也不無啟發。一個人只有在經濟寬裕、家庭和睦的前提下,才能心平氣和、樂享生活,進而達到保養身心、健康長壽之目的。而試想,如果要對那些四處流浪的一無所有者去談養生,恐怕就未免有些不著邊際了吧。

寡身外之欲 達淡泊之境

養生離不開養心。良好的心境是健康的保證,這個道理每個人都懂。但在生活中,如何才能做到呢?孟子給我們開出的答案是:“養心莫善于寡欲”。在孟子看來,人之初,性本善。如果欲望過多,難免會顛倒迷亂,嚴重失調,而對清心寡欲者來說,自然就很少犯錯,從而有益身心。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孟子也是這樣做的。孟子一生游說四方,經常出入王宮貴族之家,但他對生活卻并沒有什么太高的要求。生活中,他所追求的只是“簞食壺漿”式的簡單和隨意,吃飽能生存就行。饑者甘食,渴者甘飲,粗飯菜湯未嘗不飽。孟子在其著作中還不厭其煩一連用舜、傅說、膠鬲、孫叔敖、百里奚等多人的成長經歷,證明真正擔當大任者,無不是歷經磨難之后才最終有所成就。而其“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的觀點至今仍然是我們每個人應該時刻牢記的警醒之語。(逯富紅)

編輯:趙彥

關鍵詞:孟子 養生之道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自拍另类中文亚洲无线码 | 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五月亭亭中文字幕 | 尤物在线精品视频免费看 | 日本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 一本大道AV伊人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