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解讀
原標題: 國家文物局解讀中央《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
10月8日下午,新華社全文公布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這個中央文件是全面加強新時代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綱領性文件。10月9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就剛出臺的《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舉辦了政策解讀的新聞發布會,國家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玉珠表示,“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份專門針對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并以中辦、國辦名義印發的中央政策文件,核心是聚焦文物工作的重點難點和改革發展問題,加強頂層設計、制度創新和精準管理,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努力走出一條符合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
我國是擁有5000多年歷史的世界文明古國,文物規模和博物館總量位居世界前列。據普查統計,我國現有不可移動文物76.7萬處、國有可移動文物1.08億件/套,以及數量眾多的民間收藏文物,全國博物館5000余家。《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是中央全面部署新時代文物保護利用的指導性文件,是切實做好新時代文物工作的總抓手。
近幾年我國的文物保護與傳播事業也取得諸多成就,《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等關于文物的影視作品的熱播,和故宮博物院等博物館采取的辦展與擴大向公眾開放規模等方式讓大眾更加親近文物,同時也對之后的文物保護與宣傳事業提出挑戰。
劉玉珠局長談到:“《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是中央直接部署、各方鼎力協作的重要成果,更是指導新時代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重要遵循。這個中央文件,核心是聚焦文物工作的重點難點和改革發展問題,加強頂層設計、制度創新和精準管理,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推動文物工作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推進文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走出一條符合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份專門針對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并以中辦、國辦名義印發的中央政策文件,也是黨中央、國務院在今年7月《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的基礎上,送給全國文物行業的又一份政策大禮包。”劉玉珠說。
顧玉才副局長談到,近年來,文物部門圍繞“更好讓文物活起來”的號召,在博物館免費開放和青少年教育、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文博創意產品開發、中外人文交流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開展了不少創新實踐,也積累了一些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既強調文物保護,也注重文物合理利用。要做好文物合理利用這篇大文章,不僅要在政策、機制上有所突破,而且要在管理、實踐中有所創新。下一步,國家文物局將在四個方面加大力度、做好工作,推動解決一些文物領域長期沒能解決或者不易解決的難題。”
顧玉才副局長談到的四個方面主要分為:
實施中華文物全媒體傳播計劃,廣泛傳播文物蘊含的文化精髓和時代價值,更好詮釋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匯聚中國力量。而這方面《如果國寶會說話》《國家寶藏》等已經做出嘗試,顧玉才稱:“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與媒體合作,釋放更多文物資源,共同努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其次是落實落細社會參與的相關改革舉措和配套政策,探索社會力量參與國有不可移動文物利用的方式和管理模式,同時鼓勵支持各地對文物合理利用進行差別化探索與實踐,釋放社會參與文物保護利用的新潛力新動能。
第三是著力推進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國家文物局會重點推動革命文物集中連片保護與利用。革命文物集中連片區域多為貧困地區,各級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將加大保護利用投入,借鑒贛南地區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的好的做法和成功經驗,通過革命文物保護利用,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助力革命老區打贏脫貧攻堅戰。
四是要著力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開展文物外展精品工程,打造文物外交品牌;依托國家海外文化陣地和國外文物機構,搭建多層次、機制性的文物交流合作平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劉玉珠局長也談到,關于文件所提到的16項主要任務,每一項都包含很多內容。“頂層設計有了,接下來就要靠具體的細化政策,這需要國家文物局和中央有關部委的共同努力,把任務分解開、落實好。頂層設計做好了,還有一個重點,那就是落實到最后一公里問題,最后一公里需要明確重點任務、重點工程、重點項目和重點工作,需要上上下下一起努力,而且是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把這個文件所有的精神落地、落細。”
編輯:楊嵐
關鍵詞:文物 保護 利用 文物局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