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大農機+科技”奏響北大荒豐收曲
新華社哈爾濱9月30日電(記者王建)金秋的北大荒,一派豐收的喜人景象。在黑龍江墾區八五二農場的沃野上,一臺聯合收割機正在衛星導航的指引下收獲玉米。只見這臺龐然大物駛過的地塊,玉米收獲、秸稈粉碎、脫粒等一次性完成。
據了解,這臺聯合收割機集合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收獲機械科技,每小時的作業面積近40畝,且能同步完成脫粒,記錄收獲玉米重量、水分、收割面積等信息。
隨著秋收大幕的拉開,現代化先進大農機的隆隆聲奏響了北大荒豐收曲。在黑龍江墾區友誼農場第五管理區種植戶孫德強的玉米地里,一臺“鋼鐵俠”正來回穿梭。在車身上,有一個顯眼的接收信號裝置,這是衛星定位自動導航系統、智能數據監控和傳輸系統。
孫德強說,有了衛星定位導航,把作業地塊的經緯度數據輸入系統設定后,即可實現自動駕駛,這樣就可以實現24小時不間斷工作。
在孫德強的玉米地里,收割機幾個來回之后,停下來將玉米粒卸到地頭的卡車上,卡車再開到玉米收購企業的烘干廠,過磅后直接卸貨、出售。
“以前十幾天才能收完的莊稼,現在幾個小時就完事啦?!睂O德強說,過去種地是“小四輪”,滅蟲是小藥壺,收割是鐮刀,現在都用帶衛星導航的大農機。
作為國家農業現代化的排頭兵,黑龍江墾區發揮著農業示范和引領作用。黑龍江省墾區七星農場經過幾十年的開發建設,現有耕地面積122萬畝,其中水田105萬畝,是黑龍江墾區水稻種植面積最大的農場。在七星農場萬畝大地號,陸向導和同行駕駛著收割機,正在收獲水稻。大型收割機一字排開,一展現代化、高科技的鐵甲雄風,確保顆粒歸倉。
去年,七星農場建設完成了“國家大田農業物聯網應用示范項目”,項目建設的內容覆蓋全場所有耕地,能夠全面積、全方位提取農作物生長的要素信息,形成農業大數據,并通過科學分析,找出作物生長規律,制定規范的種植模式,實現農業生產、管理的信息化。
據了解,2018年黑龍江墾區擁有各類收獲機械3.5萬臺。截至2017年年底,墾區農機田間作業綜合機械化率保持在99%以上,農業科技貢獻率為68.2%。
70年多前,北大荒野獸出沒、風雪肆虐,如今憑借現代化大農機的耕作、科技的有力支撐,成為中華大糧倉的“壓艙石”。目前,黑龍江墾區耕地面積4300萬畝,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400億斤以上,商品糧調出量約占全國各省糧食調出總和的四分之一。(完)
編輯:秦云
關鍵詞:大農機+科技 北大荒 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