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秋臺風為何如此“猖狂”? 專家:與海溫偏暖有關
近日來,秋臺風勢力似乎有些“猖狂”,接連影響我國華南地區。先是今年第23號臺風“百里嘉”(強熱帶風暴級)于9月13日上午在廣東湛江市沿海登陸,帶來華南南部沿海和海南島北部強降雨。緊接著,今年的新“風王”——“山竹”(強臺風級)攜14級強風登陸廣東臺山,給華南地區帶去風雨“二連擊”,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等地持續出現大到暴雨。
對此,不少人或許心存好奇:進入9月中旬,北方多地早晚氣溫僅有10℃上下,秋臺風的威力為何仍如此之大?
其實,9月依然是我國的臺風季——常年9月平均生成近5個臺風,約有1.8個臺風登陸我國,并且多登陸廣東、福建、海南等地。雖然,與常年夏季8月平均生成近6個臺風相比,秋臺風數量較少,但同樣需要密切關注臺風帶來的暴雨和大風影響,做好防御工作,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專家表示,與夏天生成的臺風相比,秋臺風有3大特點:路徑偏南、勢力強大、造成損失更嚴重。
例如,2015年第22號臺風“彩虹”于當年10月4日以超強臺風級別在廣東湛江市坡頭區沿海登陸(風力16級,風速52米/秒)。受其影響,廣東西部部分地區降雨量達300至400毫米、陣風13至17級;此外,臺風外圍產生龍卷風,致使出現較嚴重人員傷亡和大面積停電,共造成廣東、廣西等地550萬人受災。
中國氣象局臺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高級工程師錢奇峰表示,出現這一情況,主要是由于夏季向秋季過渡時,太陽直射點由北向南移動導致海溫偏暖。海溫高意味著積攢了更多的熱量,提供給臺風的能量也會更大。此外,秋季北方冷空氣趨于活躍,一旦臺風與北方南下的冷空氣聯手,兩者一冷一暖,氣壓一高一低,導致受影響區域的風力強勁,可能激發出更強的降水。
可見秋臺風也是個“狠角色”,因此仍然不能放松警惕。根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臺風的歷史資料,常年夏季生成的臺風數量比秋季生成臺風要多,登陸我國的臺風數量也比秋季多,但秋季更容易出現超強臺風級別。數據顯示,1949年至2017年,秋臺風共生成787個,其中超強臺風有222個,占比28.2%。同期夏季臺風中超強臺風的比例則為16.5%。
“秋季之所以容易出現超強臺風或強臺風,與海溫偏暖有關。臺風積蓄的能量更大,形成的威力自然不容小覷。”錢奇峰解釋稱,譬如“山竹”之所以這么強,是因為它經過的海域海溫基本在30℃以上,高海溫為它的發展提供了充足能量。并且,臺風是一個立體結構——低層輻合,高層輻散。對于“山竹”來講,它的高層出流情況非常好,這也是它強度得以快速增強的有利條件。
風水輪流轉,今年夏季,臺風偏愛我國華東地區,進入9月之后副熱帶高壓南移,阻擋了臺風北上的腳步。因此,與之前的臺風登陸路徑相比,秋臺風更偏愛華南。
根據歷史資料可知,1949年至2017年,共有154個秋臺風登陸我國,其中以海南(30%)、廣東(33%)、臺灣(23%)為主。今年,臺風“百里嘉”和“山竹”相繼影響我國華南地區,但在夏季,臺風“安比”“云雀”和“摩羯”,都在相對于華南地區偏北的江浙一帶登陸。
“臺風路徑一般主要受副熱帶高壓影響。進入秋季以后,副熱帶高壓開始東退南移,位置逐漸偏南,所以導致臺風登陸地點更偏南。”錢奇峰說。
值得關注的是,秋臺風對我國農業生產造成的危害更嚴重。而且,此時的冷空氣也比較活躍,冷暖空氣交匯,在狂風暴雨侵襲下,會導致作物葉片受損,谷粒脫落霉爛,甚至徹底損毀,造成嚴重的減產或者絕收。
就目前天氣形勢來看,副熱帶高壓在一段時間內還比較穩定,其南側臺風活動活躍,“山竹”影響過后,也不排除有新臺風生成的可能。在不久前召開的中國氣象局9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專家表示,今年秋季,西北太平洋和南海臺風活動仍然頻繁,將會有12至13個臺風生成,較常年同期偏多。
編輯:秦云
關鍵詞:秋臺風 海溫偏暖 臺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