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愛哭鬧的“熊孩子”怎么教?
開學后,一些家長發現剛讀一年級的孩子開始變得不聽話了,采取“粗暴”手段教訓一頓后,孩子的逆反表現反而更明顯,在家長教育下,小孩還是不知悔改,不知不覺之間親子矛盾升級,家長也顯得很焦慮。
對此,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心理科主任王曉麗表示,孩子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心智也在不斷發育成熟,家長要學會用良性的方式引導孩子。一些家長喜歡看心理書籍照搬,但心理學的理論更多是原則性的描述,而非一板一眼的操作手冊。當爸爸媽媽們通過學習希望能“照書養”的時候,盡管知識豐富,卻很容易遇到諸如孩子到底是什么期的判斷難題,進而陷入焦慮中。
王曉麗介紹,尋求專業心理輔導自然是上上之選,但費錢費時間。在家長眼中,孩子或許只是個需要照顧的弱者,但事實上正好相反,孩子有無窮的力量,家長應該學會挖掘孩子身上的力量,與他一起共同成長。
壯壯最近喜歡說臟話。有一次在院子玩時,壯壯一邊跑跑跳跳,一邊時不時蹦出一兩句臟話。每次,壯壯奶奶就會威脅他——再這樣奶奶就走了啊!這時壯壯就會嬉皮笑臉地跑過去拉住奶奶,周而復始。爸爸媽媽下班回家后陪壯壯,他看到有小朋友在玩滑板車,于是提出也想玩一會兒。爸爸媽媽極力勸說他不要玩,拗不過還是上樓拿了,不過拿的是扭扭車。壯壯堅持要滑板車,而且開始說臟話,爸爸媽媽繼續極力勸說孩子玩扭扭車,雙方僵持不下。
王曉麗說,從行為上看,壯壯算得上是“熊孩子”,但在后來的溝通中了解到,孩子說臟話是為了體驗語言的力量,堅持滑板車是為了體驗和其他孩子一樣的速度。在提示他扭扭車是否也可以一樣快之后,壯壯思考了一會兒,突然眼睛一亮,回答“可以”,接著就愉快地接受了扭扭車。
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限,當家長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論,而沒能“看到”他們的真實需要時,就只能哭鬧。但從壯壯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在奶奶的威脅、爸媽的打壓之下,依然堅持表達自己的意愿,恰恰說明了孩子內心力量的強大,這股力量支持著孩子按照自己的規律成長。媽媽們只需要順著這力量的引導,就能了解孩子的狀態,那么關于孩子在哪個時期的焦慮自然也不存在了。(全媒體記者梁超儀 通訊員田乃偉)
編輯:趙彥
關鍵詞:愛哭鬧 熊孩子 怎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