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陳俊武:不能靠“枸杞”活著
91歲高齡的陳俊武每天都會準時來辦公室,收看郵件、研究課題、指導項目,風雨無阻。
“你是咱國家的‘寶貝’,要注意保重身體。”好友送他枸杞,他說:“沒必要保命,我不能靠‘枸杞’活著。”“枸杞”和“茍且”發音相近,老人有自己的幽默。
陳俊武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技術委員會名譽主任,被譽為我國催化裂化工程技術的奠基人,曾與煉油工業的多項“共和國第一”息息相關。在1956年撫順石油設計院創立之前,他已在人造油領域展現了出眾的才華,耄耋之年又指導攻克了煤制烯烴的世界性難題,堪稱老兵新傳奇。
雖然成果已經足夠豐碩,榮譽已經足夠多,但是陳俊武仍然每天勤勉工作、努力思索。他說:“繼續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和退休后應該享受的瀟灑生活相比,確實形成反差,但我在工作中尋找到了樂趣、得到了補償。”
養成好規律與時間博弈
不設鬧鐘,每天6點半準時起床,絕不賴在床上。熟悉陳俊武的人都知道,他是個特別有規律的人。工作有工作的規律,假日也有假日的規律。趕上節日了,他會和女兒出去吃頓好的,改善下生活。這種“規律”,也是一種行動自覺,陳俊武從學生時代就養成了。
祖籍福建的陳俊武,1927年3月出生于北京的書香門第。中學時期,父親又把他送進了師資優秀、校規甚嚴的教會學校。他中學時期做的筆記,里面到處都是英文。
“開始到教會學校學習的時候,完全用英語講學,我學不下去回家哭,但是父親讓我堅持,后來幾個月也堅持下來了。”這段經歷為他學習外文資料打下了好基礎,至今,陳俊武每天都查看大量外文專業資料,讓年輕人佩服不已。
1944年,17歲的陳俊武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北京大學工學院應用化學系。
北大自由的學術氛圍,讓青年時代的陳俊武如魚得水。他除了學好本專業的課程外,還自學了有機化學、經濟學等課程,并得到了等眾多知名教授的教誨。自大二開始,他把興趣專注到化學工程,除了指定的教科書外,還自學了其他化工專著。
1948年7月,22歲的陳俊武從北京大學化工系畢業后,幾經輾轉,于1949年12月來到遼寧撫順礦務局,參加了人造石油工廠修復的工作。
建國初期,百業待興。那家日本占領東三省時修建的煤液化工廠早已停產多年,廠區內雜草叢生。面對技術資料匱乏,生產條件簡陋的現實,勤奮好學的陳俊武一頭扎進車間,把自己學過的理論和眼前的裝置設備印證對照、擺弄琢磨,弄不清的問題就向專家請教,向老工人師傅學習,經常忘了晨昏暮曉,衣服上經常油漬斑斑……
1952年,陳俊武在變換車間值班時發現,水煤氣和水蒸氣混合的“蒸汽噴射器”抽力很大,于是聯想到水煤氣鼓風機是否必要的問題。經過一番鉆研,陳俊武弄清了參數,與工友一起利用倒班時間做了關閉旁路試驗。結果表明,鼓風機在停止供電的情況下依然自動旋轉,車間其他設備運轉正常。這樣,一臺風機一晚上就節省了25度電。此舉開了技術革新先河,轟動全廠。
“不能覺得自己不錯了、得到了很多榮譽,就該歇一歇了”
“回顧自己的經歷,我一直在前進,創新的思想沒有停頓。”陳俊武對自己一生的事業進行總結說。事實也確如其言。70年的風霜雨雪,見證了這位老科學家的拳拳報國之心。陳俊武與石油結下了不解之緣。
新中國的石油工業,煉化產業幾乎一片空白,國內需求卻已逐漸顯現。1961年底至1962年初,石油部召開科技工作座談會,會議決定自力更生開展流化催化裂化、鉑重整、延遲焦化、尿素脫蠟及有關的催化劑、添加劑等五項煉油工藝新技術攻關,盡快改變我國煉油工業技術落后的面貌。34歲的陳俊武受命擔任我國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裝置設計師。
面對外國層層技術封鎖,經過陳俊武和同事歷經4年多的艱苦攻關,1965年5月5日,我國第一套自行設計、自行施工安裝的60萬噸/年流化催化裂化裝置,在撫順石油二廠建成投產。我國煉油工業新技術的“第一朵金花”盛開,帶動煉油技術一舉跨越20年,達到當時世界先進水平。
1982年,按照陳俊武提出的技術方案建設的蘭州煉油廠50萬噸/年同軸催化裂化裝置投產,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全國優秀設計金獎。同年,他又主持了大慶常壓渣油催化裂化技術產業化開發和采用自主技術建設一套全新催化裂化裝置置兩大任務。1985年,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渣油催化裂化技術在石家莊煉油廠實現產業化,1987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989年,既有同軸結構、又有高效再生的100萬噸/年催化裂化裝置在上海煉油廠建成投產。1994年,該技術獲得我國催化裂化工程技術領域的第一個發明專利授權……
在陳俊武等幾代化工人的努力下,我國催化裂化技術從一片荒蕪到滿園錦繡。目前,我國建成投產的各種催化裂化裝置已有上百套,總加工能力已經達1.5億噸,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催化裂化大國。催化裂化技術,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1990年,陳俊武離開企業領導崗位后,自感體質和思維尚好,提出要繼續工作。直到10多年前,年事已高的陳俊武仍提出:“在今后五到十年,我仍可從事兩方面工作,一是指導重大工程技術開發,二是探討能夠勝任的宏觀戰略性課題,并愿意為此學習過去不熟悉的知識,爭取提出一些對國家、對大局有益的論據和建議。”
煤制烯烴曾是煤化工行業的一個世界性難題。1997年,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專家劉中民等到洛陽交流甲醇制烯烴中試技術成果,希望借鑒流化床技術經驗開發甲醇制烯烴(DMTO)技術。陳俊武敏銳覺察到煤基甲醇制烯烴廣闊的市場前景,促成了公司與對方的合作。DMTO工業試驗期間,陳俊武不顧80歲高齡,5次奔赴陜西華縣試驗現場。
在陳俊武的指導下,該項目完成從實驗室、工業中試和工業示范裝置的“兩次一百倍”工程化技術開發,并于2010年8月在包頭市建成世界首套、全球規模最大的DMTO工業示范裝置,在煤制烯烴領域形成了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
如今,DMTO技術已在國內近20家企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成功地開辟了烯烴生產的非油技術路線,促進了我國甲醇制烯烴戰略性新產業的快速形成。2015年1月,DMTO技術榮獲2014年度的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時至今日,陳俊武依然出語堅定:“學習沒有止境,成就也沒有止境。不能覺得自己不錯了、得到了很多榮譽,就該歇一歇了。我思想上時刻警惕,不敢有這個思想。”
申報技術成果時,他常常刻意劃掉自己的名字
“清白不是出身而是為人,無虧心事,不負于人;清廉不是提倡清貧,而是不謀私利,奉獻與索取得當;清高不是孤芳自賞、曲高和寡,而是以高雅為榮、庸俗為恥。”陳俊武的正直清廉和近乎嚴苛的律己在石油石化行業可謂有口皆碑。
面對多元化的社會,陳俊武不移冰雪氣質、松梅品格。對國際國內找上門來的名人辭典與列傳,以及各級各類新聞單位記者的采訪,他大多謝絕。他不止一次說過:“個人取得了一些成就,固然可以聊以自慰,但絕不應居功自傲。何況成績之中凝結著大量合作共事者的心血。”每每申報經他指導的技術成果時,陳俊武經常會劃掉自己的名字。
絢爛至極歸于平淡,而在這樣的平淡之中,人們更多體味到的是他與大家的融合和親近。陳俊武早就謝絕了配秘書、配專車的專家待遇,堅持步行上班二十余年。
陳俊武的家人講了一件往事。有一個星期天,他在路上不小心扭傷了腳踝,當時疼得臉色發白、冷汗直流,坐在馬路邊上。附近就有電話,只要他在電話里說一聲,單位馬上就會派車來接他。但是他仍努力站起來,一瘸一拐走到公交車站。
陳俊武對自己特別“小氣”,到外地出差,常常會為省點坐出租車和住賓館的錢而計較;但他對他人又異常大方,曾把自己應得的獎金捐給公司幼兒園、捐給郊縣優秀民辦教師、獎勵優秀青年科技人員,還默默資助新安縣一名貧困生上大學,直到大學畢業。2016年3月,陳俊武又將在鄭州大學6年兼職所得20萬元全部捐出,用于獎勵優秀青年學子。
“陳俊武近一個世紀的奮斗歷程,為我們詮釋了奉獻精神的真實內涵。”中石化洛陽工程公司黨委書記王國良說,“陳俊武院士不僅僅是我們國家催化裂化工程技術的奠基人,他對事業、對人生的不懈追求和境界,也已成為我們的一面旗幟和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著我們石化人不斷前進。”
陳俊武說:“黨的十九大以來,國家進入新時代。我雖然年紀大了,體力差了一些,還是能作一些貢獻的,還是要‘不待揚鞭自奮蹄’!”
不管時代如何變幻,陳俊武一直站在科研前沿,站在國家最需要的地方。
91載歲月如歌。喜好古典詩詞的陳俊武,曾賦詩抒懷:“耄耋老翁憶平生,有志年華事竟成。亦老蒼天情未了,扁舟浩海又啟程。”(張玉甫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潘志賢)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院士 技術 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