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醫(yī)訊同期聲醫(yī)訊同期聲
嚴厲阻擊第三代毒品
32種藥品納入管制
國家禁毒辦8月29日發(fā)布公告,根據《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非藥用類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列管辦法》有關規(guī)定,公安部、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和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決定將4-氯乙卡西酮等32種物質列入非藥用類麻醉藥和精神藥品管制品種增補目錄,9月1日開始生效。
新精神活性物質,又稱“策劃藥”或“實驗室毒品”,是不法分子為逃避打擊而對管制毒品進行化學結構修飾的毒品類似物,具有與管制毒品相似或更似的興奮、致幻、麻醉等效果。
國家禁毒辦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副局長鄧明強調,這種第三代毒品自2009年興起以來在全球不斷泛濫,是近年來國際禁毒領域最為棘手和突出的問題。
國家禁毒辦實驗室花鎮(zhèn)東博士介紹,對于列入管制的32種純物質,普通民眾生活中很少能接觸,但社會排查發(fā)現,含有這些純物質的各類形態(tài)毒品,在娛樂場所已出現濫用趨勢。本次列管的四氫呋喃芬太尼和4-氟異丁酰芬太尼比海洛因毒理強烈數倍。
國家禁毒辦調查發(fā)現,隨著國際毒品形勢的發(fā)展變化,新精神活性類物質不斷出現新的特點,一是新結構的非管制品種不斷出現,一旦某品種被列入管制,不法分子在短時間內即會研制出新的非列管物質。二是交易方式多樣化并更加隱蔽,境外不法分子通過skype、地下錢莊、比特幣等新方式進行聯絡販賣。三是國內濫用新精神活性類物質案例開始增多,除氯胺酮外,其他合成大麻素類、甲卡西酮類等新精神活性類物質相繼在廣東、浙江、云南、新疆、內蒙古等多地娛樂場所被發(fā)現。
我國自2001年開始實施新精神活性物質管制,并逐步強化管控,至今年9月,我國列管的新精神活性類物質已達170種,其中列管芬太尼類物質25種,超過了國際管制水平。(習記者徐陽晨)
編輯:趙彥
關鍵詞:藥品 納入管制 第三代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