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在媽媽子宮內接受心臟手術的寶寶出生 宮內手術療效好于預期
中新網上海8月29日電(記者 陳靜 徐明睿)一位孕32周的準媽媽腹中的先天性心臟病寶寶在上海成功接受了宮內主動脈瓣球囊擴張術,為其出生后的進一步手術治療獲得有利條件。
29日,男寶寶順利降生了。上海新華醫院方面當日披露,孩子哭聲響亮,體重3980克(7斤9兩),新生兒評分10分,其身體發育軌跡與健康新生兒一樣。
據介紹,經過第一時間的心臟超聲評估,此前寶寶接受宮內手術的治療效果好于醫生們的預期。小寶貝目前不需要任何治療。
據了解,孩子的媽媽在孕24周時經胎兒超聲診斷,發現胎兒心臟主動脈瓣狹窄。先天性主動脈瓣狹窄約占先心病的3%-6%,胎兒如果在孕早期就發生主動脈瓣狹窄的話,最終可能形成左心發育不良綜合征(HLHS)。HLHS患兒出生后只能選擇Norwood分期手術或Hybrid分期手術才有可能長期存活,而這兩種手術方式一期死亡率仍在20%以上,即使完成了三期手術,也只能建立以右心室供應體循環的單心室循環,且術后患兒遠期預后不佳。對于這類胎兒,國內很多醫院選擇放棄治療終止妊娠。
據悉,胎兒宮內心臟介入治療(FCI)技術難度極高,國際僅少數研究中心能夠獨立開展。新華醫院獨立完成了相關手術,意味著,中國的醫院正式建立了先天性心臟病從胎兒期、圍產期、嬰幼兒期直至成人期的完整的全生命周期的診斷治療體系。 該體系不僅關注早診斷,早發現、早治療,還更關注先心病患兒的體能、智力、言語等康復和全潛能的發育,以及先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據知,單中心獨立完成的胎兒先天性重度主動脈瓣狹窄宮內球囊擴張手術,此前在亞洲范圍內未有報道。
當日,寶寶出生后,新華醫院小兒心血管科學科帶頭人孫錕教授、小兒心血管主任陳筍就開始為小寶寶做新生兒心臟超聲評估。經過評估,這個寶寶原本重度的主動脈狹窄經過宮內治療,已轉為輕到中度主動脈狹窄。
孫錕教授說:“孩子的治療效果好于預期,宮內球囊擴張術將接近閉鎖的主動脈瓣成功打開,經過在母體內7周的生長,瓣口直徑增大到原來的兩倍以上,可讓足夠的血流順利通過。寶寶短期內不再需要進一步手術,隨訪即可。”(完)
編輯:趙彥
關鍵詞:宮內手術 療效 心臟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