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推薦 推薦

不動產登記信息全國聯網 下一步:開征房地產稅?

2018年08月28日 09:45 | 作者:銀昕 |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分享到: 

6月中旬,自然資源部稱,全國統一的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已實現全國聯網,我國不動產登記體系進入到全面運行階段。

調查統計顯示,目前全國335個地市、2853個縣區共設立3001個不動產登記辦事大廳,3.8萬個窗口、8萬多一線登記工作人員每天為30多萬企業和群眾提供不動產登記服務。

自然資源部不動產登記局副局長高永介紹,將有序開展以不動產登記為基礎的,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

“不動產登記全國聯網”的消息一經發出,外界就將其與房地產稅,甚至“空置稅”的開征掛鉤,視其為征稅的“技術前提”。7月16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加快推進房地產稅相關政策舉措。這一表態更增加了外界對于房地產稅出臺的預期。

不動產登記全國聯網是否是在為征收房地產稅做技術準備?其又將對房價產生怎樣的影響?

2015 年 2 月,廣東不動產登記局掛牌。(新華社)

2015 年 2 月,廣東不動產登記局掛牌。(新華社)

來之不易的全國聯網

歷時4年的聯網

“先難后易”,先登記住宅與商辦類項目

其實,所謂不動產,并不限于人們日常理解的“房產”,還包括土地、草原、林地等等。追本溯源,2007年10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物權法就已經提出:國家對不動產實行統一登記制度。

隨后,在2013年11月,原國土資源部被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為負責指導監督全國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不動產統一登記。會議決定,將分散在多個部門的不動產登記職責整合由一個部門承擔,“建立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實現不動產審批、交易和登記信息在有關部門間依法依規互通共享,消除‘信息孤島’”。

2014年2月,原國土資源部牽頭九部門建立不動產登記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同年3月,不動產登記工作第一次部際聯席會議召開,提出用3年時間全面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用4年時間運行統一的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實現不動產審批、交易和登記信息實時互通共享和依法查詢,形成不動產統一登記體系。

從2014年開始的4年里,普通人對于不動產登記最切身的體會恐怕就是手中的“房本”悄然變成了不動產權證。2015年3月1日,《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正式實施,從此市民申請辦理的“房本”改為不動產權證,同時遵循“不變不換”的原則,即在不發生交易的情況下不強制舊證換新,并且“房本”所保護的權利沒有變動。

除了這樣“看得見”的變化,4年里,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的建設也在推進。

2014年9月,原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主持召開第26次部長辦公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國土資源云”建設總體框架,“國土資源云”即是國土資源和不動產統一登記信息系統的簡稱。會議強調,當前要盡快推進全國不動產統一登記信息平臺建設。“國土資源云”建設的目標就包括:“逐步實現基礎設施資源、數據資源、業務應用與服務的國家一級大集中或部省(區域)兩級大集中。”而其應用包括國家、省、地、縣和鄉五級。

也就是說,所謂的“不動產登記全國聯網”,就是各地建立的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接入國家級信息平臺的過程。

2017年3月,姜大明就曾表示,力爭年底前所有市縣全部接入國家級信息平臺,全面實現登記機構、登記簿冊、登記依據和信息平臺“四統一”。

武漢中地數碼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地數碼”)曾參與搭建湖南等地不動產統一登記平臺,中地數碼總裁萬波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國土資源云”所包括的內容非常繁雜,在地上部分有土地建設和測繪數據兩個大類,還有地下部分的地質數據,總共由三大類基礎數據構成。而全國不動產網絡只是“國土資源云”子集當中的子集,包含在地上的這部分數據之中,“在‘國土資源云’這張‘大圖’上,不動產只是其中很小的一個單元。”

萬波進一步解釋,不動產網絡在“國土資源云”上只是一層應用,而房屋登記信息又是不動產登記網絡中的一部分,也就是說,房屋登記信息只是“國土資源云”子集當中的子集。“不動產的概念很大,所有不能移動的固定資產都叫不動產。”他說,大到山川河流,小到文物古跡和高速公路,都可稱之為不動產,理論上都會被登記到這張網絡上。盡管只是“國土資源云”子集中的子集,但住宅類項目的登記由于會牽涉到一系列社會問題,所以最容易觸動普通人的神經。

萬波告訴記者,不動產登記網絡的諸多“子集”中,住宅類和商業辦公類房屋這個“子集”在實際工作中的“優先級”最高:“我們的原則是分層級有步驟地進行登記,最優先登記的就是樓房項目,包括民宅和商業辦公類項目,畢竟社會關注度最高嘛。”萬波說。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了解到,住宅和商業辦公類項目最先被登記,也是本著“先難后易”的原則,比如文物古跡等門類的登記就被放在了后面。“文物保護單位這部分不動產屬于國有資產,不會發生交易,由國家事業單位自己登記就可以,相對簡單。”萬波說。但最終,所有門類的不動產信息都會被記錄入這張大網中。

從實現聯網到數據詳實是個漫長過程

“目前苦于不動產登記數據還不甚詳實,數據補充和整合工作正在進行中。預計明年情況會好很多。”萬波分析認為,不動產包含的內容和條線很多,從2014年開始立項的“國土資源云”只用4年時間是無論如何做不到“大而全”的。

從2014年開始,不動產登記全國聯網的過程難言輕松。據了解,單就我國目前的住宅類不動產而言,就有軍產、公產(政府持有的房屋)以及私產等多種類型,需要分門別類地進行登記。

思源地產市場發展部副總經理、首席分析師郭毅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有些住宅暫時沒有房產證,就需要補證;有的產權所屬并不清晰,就需要重新厘清;有的只有紙質版房產證,就需要將其電子化后才能錄入系統。這些工作從技術上講沒有難度,但耗費的周期非常長,工作量也很大。”

這一說法在搭建不動產統一登記平臺的實際工作中得到了驗證。“目前基礎數據的獲取是個大問題,也就是將統計主體信息化。”萬波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以縣一級平臺為例,基礎數據的電子化障礙主要有兩個:一是基礎資料缺失,必須進行補錄,“特別是一些不動產的測繪數據還沒有,這部分還要去勘測”;二是紙質檔案的電子化,“縣一級很多房產證并沒有電子化備案,這部分房產證需要進行電子掃描,一份一份地錄入系統,很繁雜。”

而為縣一級平臺提供不動產數據整合等技術支持現在成了縣一級政府對外采購服務中的“香餑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此前登錄中國政府購買服務信息平臺發現,搜索含“不動產”字樣的政府對外招標項目,在時間為“近一周”的情況下有超過70條結果,若搜索條件為“近一月”,則結果超過280條。

萬波向記者介紹說:“尤其是縣一級平臺,目前都在加大力度展開不動產數據整合等基礎工作,以保障基礎數據的完整性和時效性。”而有業內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據他了解,目前大量縣市都在做統計主體信息化的工作,補充歷史檔案以及紙質檔案電子化的工作都在緊張進行中。

據了解,除了基礎數據的缺失,一些地方在搭建不動產統一登記平臺時也曾遇到類似“信息壁壘”的問題。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他就曾遇到地方房管局不太配合不動產信息登記中心搭建的問題,“房管局手中握有有關不動產交易的信息,大量的信息積累在原本由房管局搭建的網絡系統中,這部分數據一旦分享給其他網絡,那么這部分業務的人員勢必萎縮,這就觸動了既得利益。”

他認為,這種“信息壁壘”是由“利益壁壘”造成的,比較“聰明”的做法是從國土資源部門抽調一部分人,再從房管局抽調另一部分人共同組建不動產登記信息中心,“房管局一半人馬直接劃撥到不動產登記中心,這樣阻力就會小很多。如果將不動產登記信息中心直接設置在國土資源部門旗下,房管局就不太聽使喚。”

自然資源部于2018年全國兩會后正式組建,萬波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這一改革將此前分屬于發改委的主體功能區規劃、分屬于住建部的城鄉規劃以及分屬于原國土資源部的土地規劃等職能統一交由自然資源部行使,為“國土資源云”的構建提供了機制協調上的支持。“根據我們的經驗,此前分屬于國土資源行政序列的部門對空間類的數據掌握得比較多,有很詳盡的土地坐標數據,而房管局行政序列的單位則對房屋數據比較在行,問題是無法將房屋數據安放到相應的地塊上去。經過一系列整合工作之后,各自的特長可以相得益彰,有利于加快工作的開展。”

除了在基礎數據獲取方面面臨問題,數據是否詳實面臨的另一個現實問題便是“不變不換”,即只要不動產的產權沒有變更,就不強制換成不動產權證書。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完成這部分“隱形”的不動產統計,依然需要幾年時間。

不動產登記信息人人可查嗎?

“不動產登記全國聯網”后的查詢工作也是輿論關注的焦點。是不是每位公民只要上網就可以查詢任何一處不動產的產權歸屬以及交易信息?

針對外界普遍關心的不動產信息公開查詢功能,中國社會科學院長城學者孫憲忠曾指出,從法理上講,讓不動產信息充分公開、讓大家都能夠查詢是有缺陷的。“為了保護交易主體的合法利益和秩序,需要建立一個風險防范機制。只有涉及到當事人雙方的交易,當事人和利害關系人才有權利去查詢不動產登記信息。”

“從國外的一些經驗看,不動產信息系統開放程度比較高,房子的戶主是誰、位置在哪里、面積和建筑形態是怎樣的,都可以查詢到。”中國土地學會前秘書長黃小虎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2014年時,原國土資源部不動產登記局常務副局長冷宏志曾表示,到2017年底前,可“全面實現信息共享并依法提供信息查詢服務”。

其實,2015年3月實施的《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已經規定了誰可以查詢不動產登記信息,具體為:權利人、利害關系人可以依法查詢、復制不動產登記資料,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提供。有關國家機關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查詢、復制與調查處理事項有關的不動產登記資料。

如何保證信息安全是外界關注的另一個問題。值得注意的是,不動產登記平臺的另一個特點是構架在私有云,而非公有云上。所謂私有云是指為一個客戶單獨使用而構建,因而提供對數據、安全性和服務質量的最有效控制,相較而言公有云則是第三方提供商為用戶提供的能夠使用的云,一般可通過互聯網使用,其核心屬性是共享資源服務。

“‘國土資源云’構建在自然資源部內部的系統中,不是一般人都能進得去的,可以將其理解為一張規模很大的局域網。”萬波告訴記者,在構架該云服務的過程中,中地數碼的工作人員只能“搭架子”,而不能看到“架子上放了什么貨”,“技術人員是沒有這個權限的。主體要求是在保證開放性的同時也要保證私密性,也就是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保護個人信息不對外泄露。”

編輯:李敏杰

01 02 03

關鍵詞:登記 房地產 信息 地產稅 數據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精品v |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专区 | 亚洲欧美在线看h片 | 日本永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洲美洲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