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緩解焦慮 家長要學會“自救”
焦慮如同傳染病,在部分家長中蔓延。如何擺脫焦慮的困擾?
一方面,家長需要學會“自救”。
有家長表示,只要孩子能自覺自律,各方面表現得都很好,事事處處少讓人操心,家長的焦慮情緒自然就能緩解。果真如此?其實不然。一個人的焦慮情緒和焦慮程度是源于自身的心態,并非由他人決定。具有焦慮人格的家長,即便孩子很優秀,他們也能找出焦慮的理由,正所謂“瞎操心”。
要想擺脫焦慮情緒,家長首先要從內因而非外因入手,嘗試調整自己的心態,以平常心對待孩子,學會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不優秀,發現孩子身上的“美好”,以鼓勵和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每一點小小的變化。這是孩子成長的陽光雨露,有了它的滋潤,孩子才會越來越好,家長自身的焦慮情緒自然也能“降溫”。
家長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孩子。世間的事情,從來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孩子今天的成績,并不代表他的未來。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一時的落后,并不代表永遠的落后。而且,每個孩子的優點和特長都是不同的,智慧的父母善于發現孩子的長項,鼓勵孩子去發現自己的優勢所在,并找到合適的途徑幫孩子揚長避短、把優勢發揮到極致。著眼于孩子的長處,家長的心情也會愉悅;而如果總是與別人攀比,盯著孩子的毛病,很容易會憂心忡忡,以悲觀的視角看孩子,無異于自己找不痛快。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其人生的意義在于,他想成為什么樣的人,而非父母想讓他成為什么樣的人。他的現在和未來,都要靠自己的努力。父母與其規劃孩子的未來,不如激發他們內在的主動性,使之發自內心、積極主動地學習、做事。因為,父母規劃的,未必是孩子想要的,而偏離了父母設計的“完美”的路線,也不一定就意味著孩子的人生暗淡無光。有時候,有心栽花,花不一定開,無意插柳,柳卻有可能成蔭。如果父母執著地設計孩子的人生,很可能是自尋煩惱。
另一方面,從社會大環境看,家長的教育焦慮,與當前優質教學資源不足和相對單一的招生考試制度相關,為了讓孩子分數過硬,家長們不得不利用一切時間拼命為孩子“加碼”。從根本上說,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發力,加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力度,讓家長們從容地為孩子選擇教育路徑;就業、社會保障等相關制度改革也應跟上,解除人們的后顧之憂。
編輯:趙彥
關鍵詞:緩解焦慮 家長 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