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解讀 解讀

理性認識我國經濟運行的基本面

2018年08月10日 08:49 | 作者:王一鳴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高度重視經濟運行穩中有變的新挑戰

當前,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國內經濟面臨新問題新挑戰,經濟運行穩中有變。從國際看,美國單方面挑起貿易戰,導致中美貿易摩擦升級,成為影響我國經濟平穩運行的最大不確定因素;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的外溢效應影響增大。從國內看,一些潛在風險釋放和投資增速放緩的問題需要引起重視。

美國對我加征關稅措施不斷升級的影響。美國越過多邊機制,依據其國內法對我國商品采取加征關稅的措施,單方面挑起貿易戰。6月15日,美國宣布將對原產于中國的500億美元商品加征25%的進口關稅,并于7月6日對其中340億美元商品實施加征25%的進口關稅,中方同時采取反制措施。7月11日,美方再度公布對中方2000億美元輸美商品加征關稅清單。8月1日,美方又提出要將征稅稅率由10%提高到25%,中方隨后決定將依法對自美進口的約600億美元商品按照四檔不同稅率加征關稅。目前,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國經濟增長、就業、外貿出口的直接影響較為有限,但我們要關注其對市場預期和供應鏈調整的間接影響。美方挑起貿易戰的行為遭到世界普遍反對,因為這不僅會對中美兩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而且將給正在復蘇的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帶來沖擊。

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的外溢效應。今年以來,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步伐加快。美國上半年已連續兩次加息,全年預計加息三到四次。歐洲央行宣布今年10月份開始將每月購債規模從此前的300億歐元減少至150億歐元,年底結束購債計劃。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正常化,推動全球流動性收緊,利率中樞水平上升,引發國際金融市場波動,一些負債水平較高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出現匯率大幅貶值和資本外流現象,增大了世界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

國內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放慢。今年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同比回落2.6個百分點。這主要是受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回落的影響。上半年制造業投資增速回升,房地產投資高位運行,但基礎設施投資僅增長7.3%。控制地方政府負債、規范金融企業為地方政府融資等政策實施,在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同時,也使得融資渠道收窄,對基礎設施投資有較大影響。如何在不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前提下,拓寬基礎設施融資渠道,優化融資結構,保障在建項目建設,是下半年保持固定資產投資穩定增長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應該看到,外部環境變化和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一些新問題,并沒有改變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基本面。雖然外部環境明顯變化帶來一系列嚴峻挑戰,但只要積極應對,就可以化壓力為動力,倒逼國內加快改革開放步伐。回顧1998年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歷史經驗,當時外部環境變化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和沖擊要更加嚴峻,但我們主動作為,大力推動改革開放和結構升級,不僅頂住了外部壓力,而且推動經濟發展邁上了新臺階。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變化,很大程度上是主動調整的結果,如果應對得當,不僅能深化結構調整、有效釋放風險,而且有利于推動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軌道。

以穩中求進鞏固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基礎

面對外部環境明顯變化和國內經濟運行出現的新變化,最重要的就是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信心,保持定力,以穩應變、以進促穩,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努力做好自己的事,加強宏觀政策協同,保持經濟穩定運行,積極挖掘內需潛力,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結構性去杠桿,有效穩定外貿外資,加大改革開放力度,鞏固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基礎。

保持經濟穩定運行。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是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有效應對中美貿易摩擦的重要基礎。為此,要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前瞻性、靈活性、有效性,有效穩定市場預期。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在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上發揮更大作用。加大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的力度,降低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稅費負擔,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加快財政預算執行進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加快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進度,保障在建項目合理資金需求。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促進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并積極采取措施解決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加強資本市場預期引導,妥善處置各類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積極挖掘內需潛力。擴大內需的關鍵是擴大居民消費需求。要著力穩定就業,穩定和提高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一步釋放居民消費潛力。適應居民消費結構向高端化、個性化和服務化升級的新需求,增加高品質、多樣化的商品和服務供給。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加強質量標準體系和信用體系建設,堅決打擊假冒偽劣等失信行為。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重點鼓勵擴大民間投資,切實解決對民間投資準入明放暗不放的問題。鼓勵企業加大傳統產業技術改造投入,增加新興產業投資。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破除無效供給力度,加快處置“僵尸企業”和化解過剩產能,暢通低效產能退出通道,明確國有企業低效資產價值評估和銀行不良債務的處置原則,解除企業和銀行的后顧之憂。加強政策支持,完善退出機制,加快“債轉股”落地進度。加強科技創新,強化知識產權激勵機制,最大程度地釋放科技人員創新潛能,攻克核心關鍵技術,增加優質增量供給,培育發展新動能。深化壟斷行業改革,促進行業內競爭,提高運行效率,降低實體經濟運行的基礎成本。

堅持結構性去杠桿。宏觀杠桿率較高是我國經濟面臨的突出問題,也是各類金融風險的根源,去杠桿勢在必行。要看到,去杠桿是一個長期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進一步突出重點,當前要集中力量清理企業債務特別是“僵尸企業”的債務,釋放被沉淀的金融資源。要把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更好結合起來,把握好去杠桿的力度和節奏,協調好各項政策出臺時機,避免不同部門去杠桿的壓力疊加,實現去杠桿的平穩有序推進。

有效穩定外貿和外資。中美貿易摩擦對外貿外資領域的影響較大。要加強貿易摩擦對行業、企業和就業影響的評估,建立預警和應急救濟機制,最大程度減少損失。支持企業開拓替代市場,推進進出口市場多元化。優化出口退稅政策,加強對出口企業的出口信用保險和融資支持。對于貿易摩擦對國內需求量大的進口產品的影響,要加強評估,鼓勵企業調整進口結構,降低替代國產品的進口關稅和門檻。有效改善營商環境,促進內外資企業公平競爭,強化外資企業合法權益保護。對于美方不顧世界反對、單方面挑起貿易戰的行為,我們應增強底線思維,做好充分準備。

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推動工作重心從事前審批轉向事中事后監管,減少具體審批事項和對微觀事務的干預,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總結試點經驗,逐步推行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加強產權保護,強化政府履約踐諾的約束機制。進一步深化土地、技術等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消除勞動力、資本等要素流動障礙,營造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加快落實取消和放寬外資準入限制的承諾,落實金融業對外開放舉措,推進新一輪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總之,只要我們堅定信心、主動作為,化壓力為動力,加快改革開放步伐,進一步釋放內需潛力,不斷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和內生動力,就能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鞏固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基礎,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作者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編輯:李敏杰

01 02

關鍵詞:經濟 運行 增長 投資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出国产乱子伦中文字幕在线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亚洲AV一本岛在线播放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丨 | 无吗有吗伊人亚洲精品 | 色依依国内精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