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項福庫:重視民族地區紅軍遺址資源的價值
作者:長江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項福庫
民族地區紅軍遺址資源是新時代全國各族人民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也是開展民族地區諸方面工作不可多得的紅色資源。
在星火燎原、硝煙彌漫的土地革命戰爭年代,南起閩浙贛、湘鄂邊、川滇黔、鄂豫皖,北至青陜甘,在這廣袤的民族地區形成了許多星羅棋布的紅軍遺址資源并且得以保留下來,它們是各民族紅軍將士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所培育成的民族精神財富及其物質文化載體。這些資源既包括了紅軍的遺址、文物、陵園、紀念場館等物質形態的資源,也包含了紅軍忠誠于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軍民團結、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等精神層面的資源,它們既是新時代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也是各行各業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以及開展民族地區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工作不可多得的紅色資源。這些資源具有多方面的價值。
維系民族地區社會穩定的政治價值
長期以來,我國民族地區出現的分裂勢力、暴力恐怖等社會不穩定因素,主要來自外部敵對勢力的滲透、挑撥和破壞。當前,要想從內部解決我國民族地區的政治穩定問題,必須為黨在民族地區執政提供充分的必要性根據,使各民族群眾認同和支持黨的執政。民族地區紅軍遺址資源經歷革命戰爭年代的錘煉,蘊含著黨和紅軍、革命志士永恒的精神品質及民族地區濃郁的民族特色,無論是在其形成的歷史事件中、紅軍將士與各族人民情同手足的友好交往中,還是在紅軍遺址建筑與當地各民族建筑風格的融合中,到處都刻上了各民族文化習俗之符號,到處都留下了民族地區軍愛民、民擁軍的史跡,已經與民族地區的文化融為一體,加之紅軍遺址資源內含著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紅軍將士與民族地區各族人民之間的魚水之情以及生死與共的關系,使得它在民族地區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及價值認同,是各族人民認同黨執政的重要政治資源。
推進民族地區精準脫貧的富民價值
紅軍遺址資源與其它自然資源不同,是一種具有較強人文性的資源,其豐富的素材及多樣化的形態為民族地區紅軍遺址資源向產業化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多樣化的路徑。黨的十九大關于“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召,為開發利用民族地區紅軍遺址資源、推進民族地區精準脫貧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促進民族地區脫貧致富最主要的途徑之一,就是大力發展民族地區的紅軍遺址旅游業,努力提升民族地區紅軍遺址旅游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紅軍遺址資源大都與當地的自然生態、民俗文化、民族歷史等旅游資源相互交織在一起,其伴生資源豐富,只要將紅軍遺址資源與其周邊的伴生資源充分整合,統籌開發,就能發揮其經濟富民價值,進而推進民族地區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之進程。
豐富民族地區精神文化生活的育民價值
紅軍遺址資源由紅軍遺址等物質文化層面和紅軍革命斗爭事跡等精神文化層面所構成,它展現的是黨領導工農紅軍和人民群眾打土豪分田地、實行工農武裝割據、建立蘇區紅色政權等恢宏的歷史畫卷,彰顯的是中國共產黨人、紅軍將士及革命志士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愛國情懷等精神風貌和價值取向,具有先進的精神文化特質和潛移默化的育人價值。在當前人們的理想、信仰、價值觀受到多元文化沖擊的情況下,紅軍遺址資源的充分利用可大大豐富民族地區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抵制低俗媚俗、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蝕,為民族地區開展理想信念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提供難得的素材和充滿正能量的精神文化食糧,對于引領人們去認清多樣化社會思潮中的主流與支流,辨明方向,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具有突出的作用。
提升民族地區黨執政能力的引領價值
當前,在西方敵對勢力企圖分裂中國的情況下,民族地區黨員干部面臨著更加復雜的社會現實,這就需要增強他們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更加需要堅定他們的理想信念和對黨的忠誠。紅軍遺址資源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文化資源,其蘊含的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革命理想信念、與各族人民同甘共苦、敢闖新路等精神品質,與黨的先進性是一脈相承的,是黨執政的法寶。用好這些資源,不斷提煉其現實需要的精神價值,有助于為民族地區黨組織及黨員干部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提供思想、行為及榜樣的引領,有助于不斷補充民族地區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有效提升黨在民族地區執政隊伍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執政能力,進而鞏固民族地區黨的執政基礎。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湘鄂渝黔邊民族地區紅軍遺址資源的調查、開發與利用研究”階段性成果)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民族地區 紅軍 資源 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