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美國貿易大棒緣何讓東南亞擔憂
新華社北京8月1日電新聞分析:美國貿易大棒緣何讓東南亞擔憂
新華社記者凌朔
近期,美國政府揮舞貿易大棒,引發多個地區和國家擔憂,其中包括東南亞國家。在東南亞主要經濟體中,不少人越來越清晰地預感到,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單邊主義貿易政策,東南亞不僅不可能旁觀,而且很可能成為美國發動貿易戰的犧牲品,東南亞數十年來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中精心打造的產業鏈地位可能會受到嚴重沖擊。
新加坡《海峽時報》、泰國《曼谷郵報》、馬來西亞《星報》、《菲律賓星報》等東南亞國家主流媒體近期密集刊發、轉載觀點類文章,表達對美國挑起貿易戰破壞世界貿易組織體系的擔憂,研判貿易戰可能對東盟產生的深遠負面影響。
貿易戰破壞發展理念
從宏觀理念看,東南亞擔心美國挑起貿易戰會破壞東南亞長期以來堅持的發展思路和發展成果。
東南亞是經濟一體化與多邊合作的受益者。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來的20年,東南亞主要經濟體在推行穩健靈活的貨幣政策的同時,著力打造經濟領域的區域聯動功能,實現了區域內自由貿易,有效推動了區域經濟一體化。
東盟1992年正式提出建立自由貿易區,明確了以“推進貿易自由化”為渠道、以“提高區域合作水平”為方向、以“經濟一體化建設”為目標的發展思路。2015年底,東盟正式建成東盟共同體,通過了愿景文件《東盟2025:攜手前行》。至此,“共同進退”成為東盟發展的共同理念。
20多年來,東盟整體躍升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取得這一成果的原動力,正是來自多邊合作、貿易自由化和經濟一體化這三駕“理念的馬車”。而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單邊主義、貿易壁壘和經濟霸權恰好與這三大理念背道而馳。一些東盟國家擔心,這可能會破壞東盟長期以來形成的合力發展理念,引發東盟內部不團結、不平衡。
貿易戰打亂發展模式
就發展規劃看,東南亞擔心,美國試圖打破世界貿易組織體系的規則將危及東南亞各國長期以來謀劃的產業發展模式。
東盟長期以來走的是集體進退戰略,因此,各國在長期發展中逐漸調整、形成了資源、產業、服務、勞動力等各領域的互補,基本解決了同質化發展的陷阱。而世貿體系規則,一直是東盟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參考書。
東盟十國中有七國是世貿組織最早一批成員,柬埔寨、越南和老撾也在新世紀后逐一完成談判、加入世貿組織。在世貿規則下,東盟各國在引進外資、擴大出口、增加內需、解決就業等方面獲得便利和優勢,找到了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發展模式和自我定位。
對于東南亞而言,打破世貿規則,等同于撕毀東南亞國家這些年來發展對外貿易的指導手冊。印度尼西亞財政部長英卓華近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打貿易戰“不符合(中美)雙方利益”。這位世界銀行前常務副行長兼首席運營官認為,對貿易中產生的差異性看法應該通過世界貿易組織來解決,而不是建立關稅壁壘。
貿易戰傷及產業結構
從產業鏈角度看,一些東南亞國家發現,在美國發起貿易戰的陰云下,東南亞無法“旁觀”,更不可能“撿漏”,因為東南亞早已把自己深度嵌入在全球產業鏈中。
中國是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美國是東盟第三大貿易伙伴,各方深度參與復雜的產業鏈生態,各有分工,各有角色。以手機為例,美國品牌的手機在中國組裝,但許多零部件是在東南亞生產。美國粗暴地用加征關稅來制造壁壘,只會一損俱損。
過去15年間,東南亞與美國貿易總量成倍增長。2013年統計數據顯示,在年收入超過10億美元的大企業中,有227家把總部設在東盟國家,其中不乏美國企業的身影。即便不以東盟為總部所在地,一些美國企業也在東南亞賺得盆滿缽滿,例如,東南亞是美國福特、通用兩大汽車制造商在全球最重要的皮卡車生產基地。
但這些曾經被東盟和美國津津樂道的數據,如今都成為被特朗普政府虎視眈眈的對象。
不久前,特朗普貿易政策團隊中負責亞洲事務的助理貿易代表杰弗里·格里什放出狠話:“去年,美國與一些東盟國家存在大額貿易逆差:越南380億美元,馬來西亞250億美元,泰國200億美元,印尼130億美元……美國在市場準入方面為東盟做了很多,現在我們需要東盟為我們付出更多。”
世界銀行東亞太平洋地區首席經濟學家蘇迪爾·謝蒂警告說,美國發起的貿易戰將傷及東南亞,因為東南亞是區域供應鏈中的重要一環。一些東南亞經濟分析師則認為,特朗普政府的貿易組合拳有可能會使東南亞中高度依賴出口的泰國、菲律賓、越南和高度依賴服務和轉口貿易的新加坡深受沖擊,進而給東盟一體化發展遠景蒙上陰影。
編輯:秦云
關鍵詞:美國 貿易戰 東南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