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別讓興趣班毀了孩子的興趣
暑假期間,各類興趣班報名火爆,家長們都進入暑假“刷卡模式”。補知識、補見識、補特長、補體格……暑假幾乎成了家長給孩子“大補”的最佳時機。據中新網報道,柳州李女士給孩子報八個興趣班,一周七天都排了課。
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的初衷無疑是好的,培養孩子的興趣、開發孩子的特長,讓孩子多見見世面。為了讓孩子上興趣班,家長也是煞費苦心,動輒花費數千、上萬元。但是,興趣班真能培養孩子的興趣嗎?恐怕是背道而馳。
興趣班的選擇權在家長而非孩子,這就違背了興趣班的設置初衷。從新聞中李女士所言“別人家的孩子都去上各種興趣班,讓自己孩子窩在家中,我實在是受不住”可見,許多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是出于攀比、焦慮,而非孩子自主意愿和興趣。大好暑期,排滿各類興趣課,很難不產生逆反心理,如此培養結果可想而知。
不能否定興趣班的存在價值,畢竟有些興趣班的確能豐富孩子的課業生活。但是,部分興趣班流于形式,唱幾首歌就是音樂班,做幾個實驗就是科技班,出國玩幾天就成游學班了。這種逐利的興趣班,未考慮孩子的主體性,能有多少專業性?而且,興趣班的課程設置過于程式化,哪節課跳什么舞蹈,做哪個實驗都是老師說了算,未能充分因材施教,課程安排也是年復一年,這種程式化的教學模式很難讓孩子擁有家長期待的創新性、創造性。
許多家長要喊冤了,“不是我想給娃報班,小升初、初升高大多有特長加分項,不報班上不了名校啊。”的確,初高中尤其是私立學校,在招生方面過于重視特長,反而會使素質教育走偏了道。孩子有某方面興趣當然值得培養,沒什么特長也無礙,不耽誤健全成長。多少偉人幾經浮沉才看清自己要走的路?魯迅先生從日本學醫歸來,最后選了文學道路。大器晚成的例子更是多,吳承恩寫《西游記》時已是72歲高齡。學校因為孩子目前沒特長而降低錄取幾率,實在不太好。
國家早已看到了特長加分這一問題的負面影響。今年年初,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指出要逐步壓縮特長生招生規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類特長生招生。這說明國家層面上,已不鼓勵各種商業用途的變相興趣班來壓抑孩子的天性,影響孩童的成長。
孩童的天性就是玩,俄國著名教育家列斯加夫特曾言“我們應該利用游戲,教會兒童掌握自己動作的本領。”過多的興趣班安排不僅會耗費家長的財力,更會壓榨孩子的玩樂時間。家長與其讓孩子不甚情愿地在各類興趣班中輾轉,不如趁暑假的大好時光多陪陪孩子,讓其在大自然中充分玩耍。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興趣 孩子 家長 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