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7日,為慶祝“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周年,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中外琺瑯美術館和北京市琺瑯廠精心策劃的“絲路華彩 無問西東——中外琺瑯藝術交流展”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展覽館拉開帷幕。本次展覽通過歷史文化、工藝材料、元明作品、清式作品、國家禮品、大師精品、外貿商品、經典元素、文創產品、國際風采、書籍出版11個主題,多維度、立體化地展現了琺瑯藝術中西交融發展的歷史面貌和當代中外手工藝師傳承創新的優秀成果,是工藝美術領域反映“民心相通、互學互鑒”主題的綜合性展覽。
歷史文化廳圖文并茂地追溯了琺瑯從誕生、歷經邁錫尼文明、波斯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的傳承流轉、大放異彩,于元代傳入中國,至明、清達至高峰,再經清末民國的逐漸沒落,到新中國后的繁榮輝煌。跨越時空長廊,琺瑯仿佛一顆顆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璀璨明珠,歷經千年歲月,成為一門世界性藝術。
工藝美術家鐘連勝介紹景泰藍制作工藝
工藝材料廳以景泰藍的制作工具和材料工序為例,向人們展現了一件件精美藝術作品背后隱藏的獨特材質和巧奪天工。從一張紫銅片、一根扁銅絲、數十個釉料色碟,到幾萬次的捶打成型,成百上千的手工掰絲掐花,再將這些掐好的銅絲蘸上白芨,依照圖紙粘在銅胎之上,撒上銀焊藥,經900多度高溫牢牢焊接在銅胎之上,然后將各色釉料通過藍槍點潤在銅絲花紋的格子里,仿佛是在給白描的畫卷渲染華美的色彩,再經過800多度爐內燒制,釉料收縮低于銅絲,如此便需要三到四次反復點潤釉料、入爐燒制,直到釉料高于銅絲為止,此后還要經過砂石、黃石、木炭數遍打磨,才初步展現出景泰藍的風采,然后經過最后一道工序——鍍金,一件真正的景泰藍才算誕生。以上所述僅為景泰藍制作的幾個主要工序,細分工序更是多達108道,體現了景泰藍華美外表背后的艱辛和智慧。
元明作品廳、清式作品廳以當代成熟技藝再現了元、明、清三代皇家藝術景泰藍的風采:景泰藍作為外來藝術,自元代傳入中國,備受蒙元貴族重視,成為皇家象征身份地位的尊貴器物;明代帝王對這門藝術更加推崇,特別是景泰皇帝對此情有獨鐘,尤其在顏色方面出奇制勝,研制出寶石般的藍色,由此獲得“景泰御前琺瑯”的美名;景泰藍發展到清代無論在制作工藝還是皇家地位均達至頂峰,在乾隆年間更是達到了唯帝王獨享的尊崇地位!在皇家的極力推崇之下,景泰藍600年從未走出皇宮,成為唯一具有皇家純正血統的尊貴藝術,一脈相承而又風格迥異,訴說著昔日皇家的奢華與王朝的鼎盛。
鐘連勝指導參與者體驗景泰藍制作的“點藍”工藝
國家禮品廳與大師精品廳展現了當今景泰藍的繁榮盛況和高超技藝。特別是工藝美術家設計制作的同款國禮,無論是APEC會議上贈予與會各國領導人及配偶的《四海升平》賞瓶、還是特朗普總統訪華、中美元首共同點藍的《八駿馬》瓶,還是“共商共筑人類命運共同體”高級別會議期間捐贈給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盛世歡歌》瓶,都體現了優秀中國傳統藝術的非凡魅力和中華民族強大的文化自信。
外銷商品廳展示了20世紀七、八十年代,作為外貿創匯大戶,景泰藍在特殊時代背景下的獨特藝術風采;經典元素廳通過色彩、紋飾、造型三個維度微觀地反映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時代印記;文創產品廳呈現了琺瑯創新當代生活的多種可能;國際風采廳通過法國琺瑯、伊朗琺瑯、俄羅斯卡克圖、日本七寶燒,展現了琺瑯作為世界性藝術的豐富多元;書籍出版廳則以中外各國專業的琺瑯圖書提供了人們學習交流的線索。
現場展品
據悉,7月19日,主辦方邀請了著名工藝美術家鐘連盛參加文化交流知識品牌“閱讀中國”(NICE-Time)第三期主題活動——“國禮的誕生:景泰藍藝術體驗媒體分享會”,暢談琺瑯藝術跌宕起伏的前世今生:琺瑯誕生于何時何地?世界上最早的掐絲琺瑯器給人們哪些啟示?拜占庭帝國琺瑯器為何多為宗教人物題材?景泰藍為何600年從未走出皇宮?景泰藍如何在瀕臨失傳中獲得新生……。此外,藝術家還與近20家國內主流和專業媒體的代表們分享了國禮背后的精彩故事,并以《八駿馬》瓶為例,親自演示景泰藍關鍵制作工序,帶領大家體驗“國禮的誕生”,感受中國經典非遺藝術的博大精深。現場交流氣氛熱烈,與會者紛紛表示收獲良多。
景泰藍制作工具、材料等
琺瑯是“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絲路精神的生動注腳。希望本次展覽能秉承絲路精神,回溯和發掘這一優秀傳統文化綿延千年依舊溢彩芳華的基因密碼,續寫和奏響新時期世界文明和而不同、交融共享的華麗篇章!
展覽將于8月12日結束。
關鍵詞:琺瑯 景泰藍 藝術
copyright © 2004-2017 m.mkcnf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所刊登的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未經協議授權,不得使用或轉載
主辦單位: 人民政協報社 京ICP備09078172號 國新網許可證:101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