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韓正領導的這個小組,大有來頭
比如2015年8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就召開專題會議,動員部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空氣質量保障工作。
根據閻育梅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建設》一文中的總結,協作小組成立之后,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治理從各自為政的模式逐步轉向聯防聯控的模式,主要進行了六大方面的具體工作:
1. 進行京津冀環境保護合作頂層設計;
2. 建立完善京津冀聯動執法機制;
3. 深化“2+4”(北京與保定、廊坊;天津與唐山、滄州)結對合作機制;
4. 建立完善區域空氣質量預報預警及應急聯動機制;
5. 深入開展大氣污染治理科研合作;
6. 統一區域排放標準
讓政知道印象很深的是第4條。早在協作小組成立之前,專家學者就一直在呼吁京津冀地區建立空氣重污染應急聯動機制。
2016年12月2日至4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發生了一次大面積區域性空氣重污染過程,影響范圍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山西、河南、遼寧等7省市,涉及到60多個城市。
當時,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首次實現了區域高級別、大范圍預警應急聯動。
11月29日,原環保部函告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山東省、河南省人民政府,實施區域聯動,共同應對重污染天氣;隨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有60個城市統一啟動預警響應,其中河北石家莊、山西臨汾等9個城市拉響紅色預警;同時,各地還及時采取措施,大幅削減污染物排放,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重污染強度。
為何要升格?
調整之后,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為:
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以下稱區域)大氣污染防治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
組織推進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統籌研究解決區域大氣環境突出問題;
研究確定區域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目標和重點任務,指導、督促、監督有關部門和地方落實,組織實施考評獎懲;
組織制定有利于區域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的重大政策措施,研究審議區域大氣污染防治相關規劃等文件;
研究確定區域重污染天氣應急聯動相關政策措施,組織實施重污染天氣聯合應對工作;
完成黨中央、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看起來,與原有協作小組的職責重合度甚高。為何要“升格”?
京津冀與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這樣解釋:
由國務院領導擔任組長,可以進一步強化京津冀區域協作機制的領導力、執行力,結合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加快區域空氣質量改善進程。
趙英民還透露了一個升格后的新變化。
除了現有的京津冀、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還要建立汾渭平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納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領導小組來統籌領導。
補充一下背景。
汾渭平原地區包括山西省呂梁、晉中、臨汾、運城,河南省洛陽、三門峽,陜西省西安、寶雞、渭南、咸陽、銅川等11個地市。
近幾年,該地區多項污染指標不降反升。2017年,11個城市的PM2.5濃度年均值達68微克/立方米,是全國污染最嚴重的區域之一。
今年年初,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在2018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對今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做出部署時就表示,要將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作為打贏藍天保衛戰的“主戰場”。
韓正與京津冀
履新國務院副總理4個月,韓正有兩份與京津冀有關的兼職,除了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剛才說過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領導小組組長,還有一個更為宏觀的,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組長。
6月1日,韓正主持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會議,以“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組長”的身份第一次出現在公開報道中。
在此之前,他已經在河北和北京兩地進行過調研。
5月14日,韓正上任之后第一次出京調研,就去到了河北雄安新區。
在雄安新區,韓正考察了交通樞紐規劃建設進展、察看森林城市專項規劃和植樹造林進展情況、了解啟動區控制性詳規編制和白洋淀生態保護情況和數字雄安建設以及容東安置區規劃建設情況。
韓正走后第二天,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就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審議了《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總體方案》,審議并通過了《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工作規則》和《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細則》。
5月28日,韓正去往北京市通州區,調研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工作。了解副中心規劃建設進展,實地察看辦公樓工程以及園林、管線等配套工程,察看大運河沿岸生態環境治理情況等。
在兼職身份公開之后,6月19日,韓正又前往天津調研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他強調,天津要立足比較優勢,把握功能定位,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中作出更大貢獻。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韓正 領導 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