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別讓您的關節早早“老了”
什么是骨關節炎?骨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軟骨退變和關節邊緣增生為特點的退行性關節病,簡單理解,就是“關節衰退了”。關節軟骨退變和關節邊緣增生為關節結構的衰退,而關節疼痛和活動受限為關節功能的衰退。
為什么會患骨關節炎?骨關節炎的病因包括年齡、內分泌、軟骨代謝、免疫因素等導致關節退變,即“關節老了”;以及創傷、感染、畸形、代謝病和內分泌病等因素導致的關節勞損或損傷,即“關節累了”或“關節傷了”。
哪些人易患骨關節炎?好發于中老年人,50%多的65歲以上人群為骨關節炎患者,且多見于女性。它亦與職業有關,長期、反復使用某些關節,可引起這些關節患病率增加。如足球運動員的踝、足、膝關節,礦工的膝關節、肘關節,芭蕾舞演員的跖趾關節等。另外,肥胖者也易患骨關節炎。
哪些部位最容易受累?骨關節炎最常見的受累部位是髖、膝、頸椎和腰椎、手指遠端指間關節、足第一跖趾關節。
哪些癥狀需要考慮骨關節炎?1.關節疼痛及壓痛:各個關節均可出現,初期疼痛較輕,活動后加重,休息后好轉,部分伴關節腫脹,晚期可出現持續性疼痛或夜間痛。另疼痛常與天氣變化有關,寒冷、潮濕環境可加重疼痛。2.關節的僵硬、活動受限:晨起關節僵硬,活動后緩解,持續時間<30min;久坐后站起困難,且不能立即行走,需站立片刻并緩慢活動后才能行走。晚期出現關節活動受限,甚至導致殘疾。3.關節變形:“O型腿”、手指遠端或近端指間關節變粗大、“方形手”等。4.骨摩擦音(感):關節軟骨破壞、關節面不平,關節活動時出現骨摩擦音(感)。
藥物治療有哪些?骨關節炎的藥物治療主要作用是緩解疼痛、改善關節軟骨代謝,包括非甾體抗炎藥(止痛藥)、硫酸氨基葡萄糖、鹽酸氨基葡萄糖、硫酸軟骨素、玻璃酸鈉和一些中成藥。而關節結構嚴重破壞的后期患者需手術治療。
日常如何做好骨關節炎防護?1.控制體重、減少關節負重。2.避免關節過度負重,勞逸結合,長時間處于一個體位(特別是小于90度),不要久站、久坐。3.對于不良姿勢盡量糾正:嚴重患者應使用拐杖,以減輕關節負重。4.適量運動,提高關節周圍肌肉韌帶的負重能力。建議每周三次,每次至少30分鐘的有氧運動,比如太極拳、瑜伽和游泳都是不錯的選擇,應避免爬山等戶外運動。5.如果自覺關節受涼,適當注意關節保暖,老人可以用護膝。6.每天曬曬太陽,再加補充維生素D。7.避免過多鈉鹽攝入,每天吃鹽量盡量控制在5~6g。
提醒大家,特別是熱愛運動的年輕人,關節是有壽命的,哪怕再年輕,對待關節也不能任性。建議大家盡量避免長時間下蹲、負重等,避免不良姿勢給關節面造成過度負荷。同時,做運動時要掌握好運動技巧,要科學運動,采取正確的運動姿勢和合理的運動強度,避免關節損傷,別讓您的關節早早“老了”。
(山西大醫院主任醫師許珂)
編輯:趙彥
關鍵詞:關節 骨關節炎 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