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社會服務 社會服務
民建中央幫扶黔西縣:同心共筑小康夢
1988年,國務院批準建立以“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制”為主題的畢節試驗區。30年來,統一戰線堅持把畢節試驗區作為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實踐平臺,發揮優勢、突出特色,傾力參與畢節試驗區建設,創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助推貧困地區發展的成功經驗。
黔西縣是民建中央參與畢節試驗區建設的主要平臺。30年來,在中央統戰部的統籌支持下,民建中央凝聚力量、發揮優勢,緊緊圍繞“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制”三大主題,重點實施 “助推發展、智力支持、改善民生、生態建設、示范帶動”五大工程,連續17年選派干部到黔西縣掛職,在黔西實施幫扶項目500多個,開展幫扶活動200多次,捐贈幫扶資金8000多萬元,協調項目建設資金3億多元,促成招商引資簽約資金100多億元,引導6家民建會員企業落戶黔西興業,有力助推了黔西縣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為黔西縣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做出了重要貢獻。
如今,黔西縣生產總值從1988年的2.96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207.13億元,年均增長 12.6%;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6790元、8604元;2017年,財政總收入達到26.23億元,在1987年0.18億元的基礎上翻了7番,年均增長18.1%,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6.9︰42.8︰40.3。
實施“助推發展”工程,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產業轉移工作
黔西的經濟發展受到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礎條件制約較大。為此,民建中央開展多次調研,與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原國家旅游局、中國綠色食品協會等部門協調,將黔西縣列入全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建設示范縣、國家綠色農業示范區建設單位,推動黔西電廠二期、黔西附廓水庫加高擴建工程等重大項目,建成新仁鄉集鎮至化屋村14公里油路、縣旅游接待中心。
加大推介力度。民建中央積極實施“東企西移”戰略,組織東部十省市民建組織和民建會員企業家到黔西縣考察投資,多次促成民建會員企業與黔西縣開展招商引資洽談,幫助黔西縣在本地和東部省市開展大型招商引資活動20余次,與黔西縣聯合或協助舉辦“中國?貴州百里杜鵑花節”黔西經貿洽談會、“洞天湖地、花海鶴鄉、避暑天堂”貴州畢節試驗區北京旅游推介會、“情系烏蒙”烏江源百里畫廊旅游文化節招商引資項目推介會、“2009中國杜鵑花都投資考察項目推介會”等活動,促成招商引資簽約資金100多億元。民建“百企黔西行”活動共促成國內19家優強民營企業與黔西縣13家小微企業達成“結對幫扶”戰略協作關系。
發揮界別特色。民建中央發揮聯系企業家會員的優勢,先后促成四川通威集團、上海子木實業有限公司、黔蒜香股份有限公司等民建會員企業落戶貴州黔西經濟開發區“同心產業園”投資興業。引進民建會員企業浙江義烏潤石置業有限公司在黔西縣城南部新區實施“貴州同心商貿城”項目開發建設,總投資67億元。引進會員企業在經濟開發區建成以制造業為主的民建海大工業園。
貴州同心商貿城作為黔西北地區最大一站式綜合性商業航母,總占地2000畝,總投資約67億元,現已初具規模
舉辦重要活動。2013年,民建中央在畢節舉辦中國非公有制經濟論壇,助推試驗區經濟發展轉型升級。民建中央和黔西縣共同發力,成功在黔西舉辦了畢節試驗區生態產業發展峰會、2017特色小鎮產業發展論壇、民建東部十省市對口幫扶黔西縣第四次聯席(擴大)會議暨“百千萬”工程推進會、民建東部十省市組織聚力黔西縣脫貧攻堅大決戰推進會、民建“百企黔西行”活動、民建會員企業赴黔西考察投資推介洽談會、民建全國省級組織宣傳處長暨網站兼職編輯培訓會、民建貴州省委牽手中天金融集團捐建助推黔西教育發展等一系列有影響力的活動并取得了重要成果。
實施“智力支持”工程,促進發展戰略科學決策、人力資源培訓幫助提高發展的科學化水平。歷屆民建中央領導成思危、陳昌智、郝明金、張榕明、馬培華、辜勝阻、張少琴、李世杰等高度重視黔西縣的對口幫扶工作,親自協調推動重大項目、深入基層傾聽發展需求和群眾心聲,多次提出工作要求。民建中央換屆之后,新一屆領導班子心系試驗區發展。
民建中央原主席成思危視察新仁
民建中央原主席陳昌智視察黔西同心商貿城
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在花溪鄉沙壩村與基層干部和貧困戶代表座談
今年4月,郝明金主席帶隊,李世杰副主席參加赴貴州黔西開展脫貧攻堅專題調研,助力試驗區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民建中央發揮專家會員的優勢,組織會內專家幫助黔西縣論證產業發展規劃,先后幫助對口幫扶的新仁鄉進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初審,促成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發展研究院項目組承擔《黔西縣旅游產業發展近期實施方案》的編制工作,并在黔西縣洪水鎮設立鄉村旅游研究基地,參與組織在黔西舉辦國際喀斯特旅游發展論壇,為全縣旅游發展和經濟建設,幫助建設“智慧黔西?同心扶貧”云平臺。自2002年以來,民建中央先后派遣17名干部到黔西縣掛職,直接為黔西縣經濟社會發展獻計獻策。
提高基層干部和勞動者素質。通過實施“千名鄉村骨干教師培訓計劃”等,以“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完成2000多名中小學骨干教師的培訓;先后組織1100多名鄉村干部參加致富帶頭人培訓;圍繞民建中央在黔西開展的生態旅游、種養殖等項目,與會員企業聯合開展農民技能培訓6400多人次;培訓鄉村醫療衛生人員1000多名;與北京九華旅游職業學校、大連對外商貿學院采取聯合辦學的形式輸出247人,配合中華職教社做好“同心?溫暖工程”職業聯合辦學項目,與四川現代教育集團聯辦同心班,完成360人招生任務,配合農業部組織實施的“陽光工程”農村勞動力培訓1100人。
實施“改善民生”工程,解決重點民生問題
解決上學難問題。共協調幫扶資金333萬元在黔西縣援建了15所希望小學、1個教學點和一個“愛心家園”教師宿舍,解決了4000多名學生的上學難問題;聯系會員企業捐贈價值近100萬元的圖書20000多冊,在新仁等4個鄉鎮援建了4個電腦室、5個圖書室、2000多套校服、1000多套學生行李;累計引進助學資金70多萬元,資助500多名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組織20名品學兼優的困難學生參加“思源揚帆計劃”暑期夏令營培訓。
解決人畜飲水困難。先后引進幫扶資金348.88萬元,援建人畜飲水工程15個、小水窖1528口,維修水利工程1個,共解決了近萬人、上千頭(匹)大牲畜的飲水困難。
實施沼氣池建設。共捐資48萬元援建沼氣池500口,既有效解決了部分群眾燃煤難問題,又保護了生態,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環境。
實施農村茅草房改造工程。投入幫扶資金近300萬元,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礎上,對新仁鄉化屋村的175戶民居進行全面改造,并對近萬平方米的戶間便道和院壩進行硬化鋪設。
解決就醫難問題。捐贈醫療設備價值達200萬元,其中捐贈救護車29臺,實現了鄉鎮、街道醫院救護車全覆蓋。多次組織專家到黔西開展義診活動,促成2010年全國“三下鄉”活動啟動儀式在黔西舉行,國家14個部委領導到黔西開展幫扶工作。每年“扶貧日”系列活動豐富多彩,既組織專家開展了考察、座談、義診等活動,又實施了“同心溫暖工程”等項目。
解決困難群眾的燃眉之急。民建中央先后投入抗旱救災資金1430萬元幫助解決群眾因災造成的生產生活困難,同時,援建產業發展資金45萬元,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10萬元,切實幫助困難群眾渡過難關。
實施“生態建設”工程,在環境保護上下功夫
民建中央幫助啟動了黔西縣優質枇杷、速生楊樹、花卉、生姜、櫻桃示范種植。實施優質枇杷示范種植500畝、生姜示范種植1000畝、瑪瑙櫻桃示范種植214畝,幫助建設新農村示范點1個,共拉動各類建設資金3000多萬元。捐資2萬元協助在新仁鄉仁慕村啟動500畝優質枇杷種植示范基地建設,協調會員企業捐贈130萬株的速生楊樹苗,引入會員在黔西發展花卉種植。為發展觀光農業和特色種植,投資6萬元先后實施生姜示范種植800畝,先期投入資金20萬元示范種植14畝瑪瑙紅櫻桃,至2011年,又投入資金100萬元在群益、化屋實施200畝瑪瑙櫻桃種植,種植規模不斷擴大。民建中央還在黔西縣素樸鎮結合退耕還林、荒山荒坡治理工程引進優良果樹品種,在古勝種植核桃、板栗、金銀花。創建“同心?思源生態農業示范園”1個,投入資金100萬元實施綠化鄉大海子人飲水源點保護(一期)工程;組織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捐贈30萬元支持黔西易地扶貧生態移民搬遷集中安置點老齡活動中心配套項目建設,在協和鎮建設了“民建花卉科技示范園”和“同心?思源生態農業示范園”等等。這些項目的實施,改善了城鄉人民生產生活條件,為推動黔西縣產業結構調整,推進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實現轉型跨越目標,奠定了較為扎實的基礎。
實施“示范帶動”工程,推動“同心示范園”、“同心新村”和城市建設
引進會員企業積極參與特色農業示范園建設,完善農業產業結構。引進貴州北極熊實業有限公司、貴州賴永初酒業有限公司、貴州恒霸藥業有限責任公司3家民建會員企業,在黔西縣協和鎮共同建設“同心?思源生態農業示范園”。規劃種植高粱10000畝、茶葉3000畝、優質黑莓3000畝、蔬菜3000畝、試種中藥材100畝,初步實現了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生態改善的多重效應。引進民建會員在協和鎮建設“民建科技扶貧示范園”,規劃建設33800㎡,年總產值1050萬元的花卉產業園,目前主要種植70畝非洲菊、50畝百合、30畝草莓、20畝玫瑰,百香果3000株的花卉產業園。
合力參與建設“同心新村”示范點,建設美麗鄉村。
——發揮民建優勢,建設了新仁鄉化屋“同心新村”。2004年,民建中央將黔西列為重點幫扶縣,把新仁鄉確定為重點幫扶鄉,拉開了新仁鄉嬗變的序幕。民建中央先后在化屋村投入幫扶資金1000多萬元,帶動各類資金近3000多萬元,投入新仁鄉化屋村花坡場、舞臺、碼頭、酒店、通村油路、沿湖路、通組水泥路等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特色民居改造、小水窖和沼氣池建設,以及生姜和櫻桃、枇杷示范種植等一系列惠農項目,實施能繁母豬、肉牛滾動養殖和石漠化綜合治理,極大地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鄉村旅游業迅速興起,使化屋烏江源百里畫廊風景區很快成為縣內外知名的旅游景點之一。
——彰顯合作力量,建設了綠化鄉大海子“同心新村”。2011年中央統戰部援助444萬元,民建中央援助100萬元,市、縣級配套資金266萬元共同建設。項目涉及“黔西北民居”新建及改造、庭院水泥硬化、安裝路燈、建設環湖民族文化觀光長廊、“同心亭”、垃圾池等八個項目。通過統一戰線的同心共建,“同心”品牌的聚集效應得到體現,把大海子村建設成統一戰線合作共建的“同心新村”。
——整合統戰資源,建設了杜鵑街道辦事處烏騾壩“同心新村”。協調引進水西科技實業有限公司投入資金6500萬元修建集輻射帶動、生產經營、科普教育、文化傳承、休閑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業園區??h統戰部門協調縣內4家民建會員企業及6家民營企業參與和支持該村建設,新建了同心路、同心文化長廊。促成民建會員貴州嘉業鑫隆實業有限公司流轉土地3300畝發展觀光果園種植并實行林下養殖。引進民建會員貴州金三腳農業發展公司投入資金500萬元流轉200畝土地建設大棚,種植有機蔬菜。民建畢節市工委、黔西縣委統戰部與民建寧波市委加強聯系,協調了65萬元,縣籌集15萬元合力建設了烏騾壩“同心文化”活動中心?,F在的烏騾壩處處洋溢著安居樂業、文明和諧、富裕幸福的景象,體現了“小橋流水布依寨,桃花園里新農村”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蘊。農民收入持續增加,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到2017年的12000元。
引進“貴州同心商貿城”項目落戶黔西,加快城市化進程。貴州同心商貿城是民建中央重點引進項目,是貴州省重點工程、貴州省“5個100”工程、中國市場“百城萬億”重點培育項目。項目由民建會員企業浙江潤石集團投資建設,占地約2000畝,總投資近67億元,其中約800畝一站式綜合商貿批發市場,400畝城市綜合體、800畝生態高端住宅。以一站式綜合商貿批發市場、城市綜合體、高端住宅區三大核心區為主,集義烏小商品城、建材家具、副食品、中藥材、汽摩配、五金機電、板材型材、汽車4S店八大產業于一體。隨著黔西縣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及南部新城的快速發展,城市路網的建設,貴州同心商貿城即將成為黔西新的城市商業中心,有力地推動了黔西城市化進程。
民建中央的幫扶碩果寫在了黔西大地上,也寫進了人民心里。2007年民建中央協調交通部門修建的新仁鄉集鎮至化屋村的旅游公路,打通了化屋村群眾連接外面世界的通道,成為化屋群眾的致富之路,當地苗族同胞都親切地稱為“民建路”,每逢新春佳節或苗族同胞的節日時,他們都會以載歌載舞、山歌對唱等方式來歌頌民建中央幫扶之情。
化屋村28道拐
強化上下聯動、高位推動、多級協作的幫扶機制
民建中央歷屆領導和有關人員每年都到黔西縣調研、視察、指導工作,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黔西事宜,將黔西縣改革發展過程中重點和難點問題及時反映到有關部門甚至國家層面,通過頂層設計和建言獻策來解決黔西縣的問題;建立聯絡聯系工作制度,每年縣委政府主要領導都率隊到民建中央匯報工作,爭取支持;建立東部十省市民建組織對口幫扶機制,成立聯絡聯系工作領導小組及辦事機構,下設十個工作小組分別對應東部10個省市開展聯絡聯系工作;完善干部掛職機制,連續派出干部到黔西縣掛職,直接參與黔西縣建設。通過各層次、多方面的聯動,從體制機制上保障了工作的順利開展。
聚焦深度貧困,探索結對幫扶精準施策的幫扶模式
針對2017年黔西縣代表畢節試驗區要率先實現脫貧摘帽的任務,民建中央采取“民建中央+北京、天津、河北、遼寧、山東、浙江、上海、江蘇、福建、廣東等民建東部10省市+民建貴州省委、民建重慶市委、民建寧波市委等組織”模式,即(“1+10+N”模式)推動黔西縣16個貧困村(其中14個深度貧困村)脫貧攻堅工作。動員民建東部10省市及民建貴州省委、民建重慶市委和民建寧波市委等省市民建組織結對幫扶黔西14個深度貧困村和2個貧困村,實施短、中、長期項目幫扶,目前已先后15批次270多人深入結對村調研對接,投入資金603.41萬元,開展項目21個,為全縣實現脫貧摘帽注入了新活力。
深化同心之路,形成多黨合作示范效應的畢節經驗
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謀劃試驗區幫扶工作;堅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從黨派實際和地方實際出發確立和完善幫扶思路,確保幫扶計劃與方案和地方的整體規劃、工作部署相匹配;堅持共同研究、充分協商,加強與地方的工作溝通,總結交流幫扶經驗,共同研究困難和問題;堅持團結協作、優勢互補,統一戰線各幫扶單位打破地域界限,加強資源整合,形成優勢疊加。
在多黨合作助推畢節試驗區扶貧攻堅的長期實踐中,民建中央為黔西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推動了黔西經濟社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展望未來,黔西縣在民建中央的幫助下,在實現脫貧摘帽任務基礎上,正發揮優勢,凝聚力量,努力成為“改革試驗先行者、經濟發展橋頭堡、全域旅游示范區、畢節形象展示窗”。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民建中央 幫扶 黔西縣 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