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科技創新需重視技術基礎設施建設

2018年07月03日 13:45 | 作者:張鴻武 |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正如完善的基礎設施是經濟長期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技術基礎設施是實現科學技術升級和創新的重要基礎。技術基礎設施不同于科技基礎設施,科技基礎設施特別是國家投資建設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側重于創新的物質技術基礎,更多強調科技創新在硬件方面的投入。而技術基礎設施特指技術創新中的一類基礎性資產,既具有傳統基礎設施的屬性,又包含一定的知識產權,共性技術、基礎技術和專用技術是技術基礎設施的主要組成部分,技術基礎設施更多強調科技成果在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過程中所起到的核心作用,是連接基礎科學與企業創新活動的橋梁,在降低企業創新風險、激勵企業加大創新投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從國際看,隨著科技創新在經濟增長和國際競爭力提升中的核心作用日益凸顯,技術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管理變得愈發重要。從國內看,雖然近年來中國在創新領域取得了巨大進展,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2017》中國排名躍居第22位,但不可否認,中國與技術前沿國家相比在知識基礎、核心技術和前瞻性技術等領域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多數產業仍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其中技術基礎設施發展滯后是制約我國現階段科技創新的瓶頸和薄弱環節。加強技術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技術和技能積累,完善全鏈條的創新支持體系,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是在當前新技術革命發展趨勢下,改變我國技術創新現狀的必然選擇。當前,我國的技術基礎設施方面主要面臨以下方面的挑戰:

一是面臨著科技創新模式的轉變。一般而言,科技創新有兩類模式:第一類是追趕型創新,其最大優勢在于技術進步的方向明確,可通過整合政產學研用等資源對國外領先技術進行模仿和二次創新,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新技術及相關產業。由于追趕型創新通常以國外產品原型和技術為樣本,多數處于創新鏈的中后端,技術復雜程度較低的情況下對技術基礎設施要求也較低。第二類是自主型創新,此時技術創新的目標呈現較大的不確定性,需要企業充分依托技術基礎設施,即通過應用直接產生于基礎科學研究的共性技術和基礎技術等,完成自主研究開發到產業化的創新長鏈條轉化。中國目前正處于由追趕型創新到自主型創新轉變的關鍵時期,適應市場需求的原始創新和科技源頭供給不足成為制約創新的重要障礙,亟須政府加強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為企業技術創新和商業化推廣應用提供各種軟硬件支撐,保障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二是面臨著技術創新的快速變化。當前世界各國面臨的都是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航空航天等在內的新一輪技術革命,信息化浪潮給技術創新帶來了深刻變化,也為制造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與以往的技術創新相比,新一輪技術創新的步伐加快,新技術、新產品的生命周期大幅縮短,產品的相對價格下降更快,創新的風險增大。此時唯有將技術快速市場化才能實現技術優勢向技術競爭力的轉變,這勢必要求企業加快從技術研發到市場化應用的進程,實現快速創新、連續創新。然而,目前我國科技研發活動及部分高質量科技資源主要集中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而技術應用的主體集中在企業,連接兩者的技術基礎設施配套嚴重不足,導致技術轉移中存在諸多障礙,基礎研究成果產業化進程遲緩,企業難以在快速變化的技術和市場環境中順利獲取和提升技術能力。

三是面臨創新主體的變化。從新興技術產業已有的成功經驗來看,中小企業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活動為創新和經濟增長做出了較大的貢獻。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在獲取新技術和適應快速市場變化中更具靈活性,表現出更大的創新活力和潛力,因而也成為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重要主體。但是,中小企業本身研發資金不足,研發能力有限,其創新和發展需要大量的技術基礎設施和良好的創新環境作為支撐。而我國目前支持創新的公共政策長期以來忽視了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重要地位,導致其獲取和提升技術能力的難度較大,創新潛力難以發揮。

四是面臨技術供給與需求的匹配。從目前我國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的實踐來看,改革開放以來,政府實施的一系列科技計劃及相應的創新支持政策呈現出明顯的目標導向性特點,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國技術供給和需求之間的矛盾。然而,這種模式正逐漸變得不再適應當前新技術革命對技術基礎設施的要求。在現階段,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高度融合,信息技術滲透到各領域之中,行業和技術交叉的程度日益提高,從而要求技術供給與需求高度協調統一,但政府主導的技術基礎設施建設過于關注科技創新的供給,忽視了技術創新的市場需求,割裂了技術供求之間的內在聯系,企業作為技術研發商業化應用和推廣的主體,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致使科技成果難以被企業吸收和利用,技術成果過剩和不足的現象同時存在,研發資源的產出效率較低,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難以得到有效提升。

解決上述問題,進一步加強我國的技術基礎設施建設,需要著重于以下方面的工作:

首先,應統籌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的前瞻布局。技術能力決定了企業乃至國家的競爭實力,新技術革命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發展自主核心技術、提升技術能力、實現技術趕超的契機。加強技術基礎設施建設,微觀上可加快技術積累,改善當地企業對技術能力的獲取,宏觀上更是經濟增長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要深刻認識到技術基礎設施在科技創新中的重要性,確立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的戰略地位,加強創新的宏觀戰略研究,強化對國際科學前沿重點領域和方向的謀劃,準確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特別是要緊密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和行業發展方向,加強技術基礎性設施建設的戰略謀劃和前瞻部署,扎扎實實打基礎,集中力量構建和完善技術基礎設施。

其次,應加大共性技術和基礎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技術基礎設施具有一定的公共產品屬性,而共性技術、基礎技術和專用技術是技術基礎設施的主要組成部分。共性技術是科學知識的最先應用,是基礎研究邁向市場應用的第一步;而以科學和工程數據、測量和測試方法、生產實踐和技藝、界面等為主要構成的基礎技術作用于研發、生產和營銷的全過程。共性技術缺乏以及基礎技術能力薄弱是制約我國創新發展和產品質量提升的癥結所在。政府應在充分利用現有科技資源的同時,加強財政資金對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重點投向共性技術、基礎技術等影響創新的關鍵領域,集中力量開展共性關鍵技術和行業基礎技術的研發,夯實創新發展的基礎,完善創新發展鏈條,著力破解制約創新發展的瓶頸。

再次,應支持和引導企業參與技術基礎設施建設。技術基礎設施作為特殊的公共物品,處于前競爭期,回報難以預期,因而企業參與意愿不高。政府在對新技術發展趨勢無法做出準確判斷的情況下進行技術基礎設施建設,則易產生偏差,導致供需的不匹配。因此,技術基礎設施建設應以科研成果轉化為導向,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基準,通過政府與社會合作、政產學研用產業創新聯盟等新模式,充分吸納企業參與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的決策和實施,發揮行業骨干企業的主導作用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基礎科學研究作用,形成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產用結合、以市場促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的新機制,加快技術積累和科研成果轉化。

最后,完善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的制度和保障。相比傳統物質基礎設施,技術基礎設施的構建更具挑戰性,因此政府的相關制度建設和保障尤為重要。首先,應加快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創新科技管理方式,如支持技術基礎設施建設和開放共享的基礎性法律、知識產權的保護使用及政府采購政策等,切實推進技術基礎設施制度建設;其次,應以技術能力獲取導向為宗旨,通過財稅、金融和投資政策引導和扶持技術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支持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的長效機制,為技術基礎設施建設創造良好政策環境;再次,應組織實施技術基礎設施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和激勵機制,健全人才流動和使用的機制體制,通過技術基礎設施吸引、培養和穩定人才隊伍,為凝聚杰出研究人才、集聚科技創新隊伍、整合優勢資源創造條件。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技術 創新 基礎設施 建設 科技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 最新国产资源网在线 | 综合系列国产91 | 中国精品少妇HD | 女同亚洲国产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