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沖破“無聲”桎梏 浙商聰慧行動為聽障兒童再造人生
中新網杭州6月30日電 (胡亦心 王迎)對于一個人來說,聽力障礙就仿佛關掉了有聲世界的開關。而僅在中國,就有600多萬重度聽障患者,每年還有約3萬名存在重癥聽障的新生兒誕生。對他們而言,人工耳蝸是他們回歸有聲世界唯一的橋梁,這就好比擁有了傳輸信號的天線,能讓他們能聽到風聲、雨聲,能開口叫一聲爸爸媽媽。
“孩子聾啞不可怕,面對孩子的聾啞,我們裝聾作啞、不聞不問才可怕。我們一定要一個人一個人解決,一個縣一個縣推動,敦促本次活動落到實際行動中去,我們不能辜負孩子。”6月29日,浙商公益·聰慧行動在杭州啟動,浙商總會秘書長鄭宇民在會上如是表示。
聽障兒童救助是“搶救性”行動
“因為是第一個小孩沒有經驗,也一直在外面打工,所以到孩子4、5歲的時候才發現不對勁。”小新(化名)的爸爸告訴記者,雖然不說話,但小新對一些簡單的詞語是有反應的,所以最開始只是以為她發育的晚,直到有一年過年,外面鞭炮放的很響,其他小朋友都很興奮,而小新一點反應都沒有,他才意識到不對勁。
小新的父母先后帶她到溫州、杭州、上海檢查,醫院的建議都是安裝人工耳蝸。“一個耳蝸要20多萬,對于我們一個農村家庭來說,實在太高。之后向親戚朋友到處籌錢,買了一個助聽器,一直到14歲左右才稍微好一點,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交流,但不能理解長句子。”小新父親告訴記者。
通過浙商公益聰慧行動,小新在5月28日的時候進行了手術。“之前蒼南縣殘聯來宣傳,我們就把家里資料報了上去,除了醫保報銷的費用外,其他的醫院安排,手術、儀器費用都由商會承擔。”小新父親說,昨天手術滿一個月耳蝸“開機”了,“但開機效果和我們期望有一定差別,我們還是有些失望的”。,
“兒童分為語前聾和語后聾,語前聾就屬于搶救性的,超過6歲,語言發育就有一點中止,再刺激他的聽力,效果可能就沒有這么好。”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黃賽瑜表示,小新已經17歲,過了最開始語言高速發展的時期,大腦語言中樞由于長期的不使用有一些退化,“她不是聽不見,而是聽見了之后不明白這聲音是什么,就跟你聽一門外語一樣,需要重新的學習。”
醫學研究顯示,0~6歲是最佳學語期,7~18歲是次佳學語期;晚一年聽見,語言學習能力就減少一分,錯過學語的關鍵年齡,語言康復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也許一輩子都無法開口說話。
“之前曾有二、三歲的孩子經過手術后和一般小孩發育沒什么兩樣,聽障兒童的救助有非常關鍵的時間窗口,所以我們把它稱為搶救性行動。”杭州溫商會秘書長陳光秒表示,對重癥聽障兒童及少年的救助,刻不容緩。
“聰慧行動”讓孩子聽見大自然
此前,人工耳蝸技術一直被國外企業所壟斷,有著世界性的統一定價。二十多萬的儀器費用,以及不菲的儀器保養費用讓貧困家庭望而生畏。
而且植入人工耳蝸只是第一步,要讓孩子聽見和說話,還要靠后期康復訓練,一位聽障兒童一生的康復費用約幾十萬,還需要家長長期陪護,因病致貧現象比比皆是。
2017年初,“聰慧行動”由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杭州市溫州商會(杭州市溫商慈善基金會)等機構先行共同發起,初期由杭州市溫州商會具體實施執行。在本次大會上,“聰慧行動”進行了升級,作為全體浙商踐行社會責任的一個公益慈善項目——浙商公益“聰慧行動”。
據介紹,浙商公益“聰慧行動”以救助中國貧困重癥聽障兒童及少年為出發點,采取綜合性手段,多方位關注貧困聽障兒童及家庭的教育、語言康復、營養與健康、社會參與度;通過組織專業醫護篩查團隊、志愿者團隊對聽障兒童定點篩查,幫助聽障兒童回歸有聲世界。
“在進行一系列檢查之后,人工耳蝸的手術成功率很高,而目前儀器的使用壽命是70年,可以說一次手術就能換來一生的有聲世界。”黃賽瑜說。
陳光秒介紹,為保障公益行動有效運行,浙商將啟動收助基站、裝備基站、康復基站和專家基站,匯聚多方力量,構建患者尋訪、產品技術、后期康復和專家智囊體系。
據介紹,“收助基站”重點是對受助對象(貧困重癥聽障兒童及青少年)的尋訪和持續動態跟蹤;“裝備基站”重點在于不斷改善和提高人工耳蝸產品性能;“康復基站”主要探索失聰兒童聽力恢復、語言重構的社會解決方案;“專家基站”則在在醫療層面的新技術動態、新手術/康復方案提供指導借鑒。
陳光秒說,相信在全體浙商的關心和支持下,我們距離“讓更多的失聰孩子聽見大自然的美妙聲音”的愿景會越來越近!
攜手打開“有聲世界”開關
公益從來都不是一場孤軍奮戰的游戲。目前,政府正積極采取行動對聽障兒童進行搶救性治療和康復,每年有近五千名聽障兒童獲得政府相關救助,而“聰慧行動”則是這項工作社會力量的有效補充。
浙江諾爾康是國內首家、全球第四家擁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人工耳蝸生產銷售公司。人工耳蝸研發的國產化也給重度聽障患者帶來希望。
“我們從2006年開始做人工耳蝸,目前已經幫助了1萬個孩子,未來希望可以幫助更多孩子。”浙江諾爾康神經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楚表外。而他本身就是此前“聰慧行動”的發起人之一,費用的降低,讓企業家可以幫助更多孩子。
“除去報銷的錢,患者本身需要自己承擔的也就2-3萬,這一筆錢對企業家而言不算什么。”李楚說,企業家在捐了錢之后,能確切的看到,我幫助的是這個孩子,這個孩子通過植入人工耳蝸,可以像正常人一樣上學,一樣為社會做貢獻,而這個孩子成長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植入了人工耳蝸,這也讓企業家愿意從事公益。
受資助的孩子如果要來到固定城市進行手術,家庭往往還需要付出交通、住宿等等額外費用,李楚說:“所以目前都是讓專家到當地,去培養當地的醫生,讓手術在當地就可以解決。培養一個醫生,就可以為一個地區的家庭省去額外的開支。”
“這個聰慧行動是企業家自我教育的一個重要行動,是浙商精神傳承、價值所在的推動器。”鄭宇民說,作為一個好的企業家,必須是一個慈善家,內心的價值取向也是“企業家”和“企業主”的區別所在。
浙江工商聯副主席馮亞麗向海內外浙商發出真誠倡議,一個孩子關乎一個家庭,千萬個家庭關乎一個社會。希望浙商能伸出援助之手,公益不分你我,愛心沒有大小,共同集聚溫暖社會的力量。(完)
編輯:趙彥
關鍵詞:浙商 聰慧行動 聽障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