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回租貸”陷阱“套路”大學生
探訪
“回租貸”鉆法律“空子”
所謂“回租貸”,即申請人以“抵押”手機的形式借款,但實際上手機仍在申請人手中。平臺評估手機后,給出申請人可以借款的額度和需要支付的服務費,但雙方簽署的并非借款合同,而是租賃合同。借款后,申請人還款以支付租賃費“回租”手機的名義,付出高額費用。這樣做,一方面避免了借款合同中年利率的限制,另一方面,通過要求申請人改換ID賬號和密碼、讀取通訊錄等做法,掌控了申請人的隱私信息。
北青報記者檢索社交平臺上的信息,發現提供這種“回租手機”的貸款、“手機分期現金貸”的商家不在少數。隨機添加后,對方先詢問:現在用的手機是什么品牌、型號,實名制多久,是否同意綁定iCloud(蘋果公司提供的云端服務)等。根據手機型號,對方發來可以借款的額度,從2000元到4000元不等。緊接著,對方又發來10多款可以做“回租手機”的貸款App。
記者體驗發現,這些App上可以借款的范圍從700元至3000元不等,日利率為0.067%,借款周期為7日。不少人疑問:這算不算高利貸?自2015年9月1日起最高法《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施行后,判斷是否為高利貸,以年利率是否超過36%為標準,超過即為高利貸。但按照App上提供的日利率,其年利率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實際上,平臺私底下收取的高額費用,都是以“租賃費”“手續費”“服務費”等名義收取的,鉆了法規的“空子”。
提醒
教育部提醒謹防“回租貸”陷阱
對此,近日,教育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發文稱,近年來,隨著金融監管等多部門重拳出擊,不良“校園貸”問題得到有效遏制。但為逃避制度監管,部分網絡借貸平臺“換穿馬甲”,將“現金貸”業務變身為“回租貸”,名為租賃,實為借貸,并將對象瞄準在校大學生,嚴重威脅到學生權益,形成校園安全隱患。
平臺要求學生提供手機賬戶信息,以便于遠程掌握手機儲存信息。平臺通過類似此種模式變相向大學生發放高利息“現金貸”,最終可能會使學生陷入“套路貸”“高利貸”陷阱。目前,已有學生因此上當受騙。
為此,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提醒廣大學生:一要高度警惕。提高自己對不良“校園貸”業務及其變種形式的甄別和抵制能力。二要理性消費。三要知法用法。保護好個人信息和隱私,注意留存相關憑據。當合法權益遭受損害時,第一時間與同學、老師和家長商量,要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文/本報記者 張雅 實習生 張曜麟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回租貸 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