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浙江寧海:鄉村振興實現“綠富美”
大紅樹村,原先偏僻的高山“空心村”,引進2億元民資打造“大紅樹文創智慧谷”華麗轉身成“網紅村”;雙林村,從前蒼蠅成堆的“臟亂差村”,蛻變成上海游客喜愛的“度假村”;許民村,用10年時間從集體經濟薄弱的山頂小村蝶變成多個億元大項目垂青的旅游村……這一個個“綠富美”村,是浙江省寧海縣堅持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行動,在全民共建鄉村振興實踐中結出的豐碩成果。
資料圖
2003年以來,寧海縣積極推進“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因地制宜、精準施策,以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為目標,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不動搖,探索形成一條“綠富美”的鄉村振興之路。2017年,寧海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42億元,財政收入90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10元,先后獲得浙江省美麗鄉村創建先進縣、美麗鄉村示范縣和國家級生態縣等稱號。
整治“臟亂差”
發力“美麗經濟”
幾年前,位于寧海縣北部山區的西店鎮擁有年產值超過7000萬元的養殖產業,但這個產業也讓一些村莊臭氣彌漫,穿村而過的小溪邊,堆積著厚厚的鴨糞。如果要恢復美麗鄉村,全鎮就得關停畜禽養殖,鳧溪流域的養殖戶面臨兩難選擇。
西店鎮黨委在推進“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建設中,沒有把生態和經濟發展對立起來,而是引導老百姓放棄堅守了20余年的“中國蛋鴨之鄉”金字招牌,開展“五水共治”,還村莊最初美麗容顏。
“當時一聽到要拆鴨棚,有些想不通,我28歲開始養鴨,別的什么也不會。那年52歲了,改行難呀!”西店鎮石家村村民石世金曾擔憂自己的出路。但鎮政府送來了就業培訓優惠政策,還召開專場招聘會,為畜禽關停養殖戶提供2000多個就業崗位。石世金在自己的鴨棚地上搞起了草莓種植,半年時間就有10多萬元收入。他樂呵呵地說:“現在比養鴨好多了,村莊變美了,收入也增加了。”如今,鳧溪水清岸綠,對水質要求極高的寧海香魚又游回了鳧溪。
如今,“護一方山水”已是寧海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共識。全縣結合浙江省部署的“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邊三化”等重大行動,投入40多億元,整治244條垃圾河、黑臭河,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現基本全覆蓋,水環境質量處于全省前列,全年水質優良率和空氣優良率都在90%以上,生態環境質量公眾滿意度連續6年實現寧波全市第一。
以業為根
壯大村集體經濟
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曾是寧海縣發展短板。寧波全市112個薄弱村,寧海就有74個。為此,寧海實施村級集體經濟“造血”工程。
桑洲鎮南嶺村位于偏遠的高山上,曾經一窮二白,只有一片“空心”老房子。2003年,南嶺村村民抓住浙江省啟動“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這一難得機遇,讓曾經的“空心村”村容村貌脫胎換骨:拆除危舊房3000平方米,硬化道路3000平方米,建設排水設施1000余米,村莊及庭院綠化2500平方米,拆除露天糞坑220座,新建公廁6座。2011年起,村里辦起“油菜花節”,春陽下明晃晃的油菜花,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
去年3月份,村里走出去的博士生王瑤返鄉創業,把“破舊老宅”發展成“美景古宅”,建成第一家精品農家樂“南山驛”,開業一年來,周末和節假日客房爆滿,平時客房預訂率在85%以上。有了好的榜樣,南嶺村一下子成了民宿搶灘的熱門村,“楠山南”“桑里云煙”“花源里”等定位各異的精品民宿相繼開業。現在南嶺村每年的旅游收入超過200萬元,直接帶動土特產銷售額2000萬元。
數據顯示,近3年,寧海鄉村旅游人次年均增長23.8%,帶動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5%。截至目前,全縣鄉村民宿營業額已超億元,帶動農副產品銷售超過4.5億元。
人才為本
筑基鄉村振興
梅林街道河洪村是寧海縣有名的長壽村。這幾年,他們通過旅游開發吸引了大量游客,村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迅速提升。
其實就在5年前,河洪村還是當地有名的“落后村”,帶來改變的帶頭人是村里走出去的企業家干云亞。5年前,她把企業交給丈夫打理,只身回到河洪村,主動請纓任村委會主任。不久,村莊接通了大水網,2萬余平方米的村內道路完成硬化。總投資超過1000萬元的五樹廣場、二十四孝根雕館、練武場、同樂園、添壽步道、文化禮堂等10余個旅游景點項目也是在不長的時間內逐一打造完成。2015年,以“長壽”為主題的首屆寧海(梅林)長壽文化節開幕,3天吸引游客5萬余人次。
寧海縣委一班人認識到,鄉村要振興,關鍵在“領頭羊”。除了引導像干云亞這樣的企業家返鄉帶領老百姓脫貧致富,寧海還在寧波率先以全脫產的形式選派三批共166名優秀縣管后備干部全脫產入駐軟弱落后村、矛盾復雜村、建設重點村任“第一書記”。這些活躍在寧海田間地頭的“第一書記”,已累計引進項目208個,爭取幫扶資金2.42億元。
如今,在寧海的山鄉漁村,越來越多年輕人奮斗在鄉村振興道路上。兒童文學作家、詩人雪野在力洋村文化禮堂建設全國首家兒童詩研究中心,為古村振興注入新能量;大賴村外出創業能人組團投資1800萬元籌建文化禮堂,豐富村民文化生活……據統計,全縣已有200余名在外鄉賢回哺桑梓,成為當地鄉村振興重要力量。(經濟日報記者 郁進東 通訊員 蔣 攀 陳云松)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鄉村 寧海 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