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周麗莎: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成長
作者: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周麗莎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來,中央企業對外投資合作發展迅速,呈現出主體結構更趨合理、區域范圍不斷拓展、涉足領域日趨多元、走出去模式日益深化等特點。至2017年底,中央企業參與“一帶一路”投資合作項目1713個,為改善當地民生、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不僅加快了中央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也使中央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穩步成長、日益成熟。
5年來,中央企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按照市場化原則,充分發揮技術、管理和資金優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能源資源開發、國際產能合作等重點領域開展合作,加深了對“合作共贏”的理解。
合作共贏,要讓東道國利益共享,和全世界共同發展。為提升沿線國家互聯互通水平,中央企業參與了一批鐵路、公路、通信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有力推動沿線國家的緊密聯系和協同發展;結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業發展情況,中央企業加大投資力度,加強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多個工業、制造業項目在馬來西亞、老撾、印尼等國家成功落地,有效滿足了當地經濟發展需求。
合作共贏,不僅體現為具體的建設項目,還體現在與當地共同成長。中央企業在對外投資合作過程中,運用專業優勢積極回應和解決當地社會熱點問題,實現與商業伙伴、當地社區和區域經濟的共同成長和發展。通過聘用當地人才、尊重當地文化、與當地經濟融合,使企業經營深植于當地市場,實現雙贏乃至多方共贏。數據顯示,中央企業目前海外分支機構38.4萬名員工中,85%是本地員工,不少企業員工本地化率達到90%以上。
合作共贏,履行好社會責任必不可少。中央企業“走出去”過程中,堅持做國際化經營的優秀企業公民,贏得所在國政府和人民、合作方和社會各界的認同和尊重。中央企業堅持誠信經營,尊重所在國習俗,保證產品和服務質量,維護當地員工權益。積極參與社區建設,加強與所在國利益相關方和社會各方的溝通,努力以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實際行動,來培育和發展企業的軟實力。堅持尊重所在國的法律,尊重當地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尊重利益相關方和消費者的權益,促進當地產業鏈發展。積極參加當地的公益慈善事業,促進當地經濟、環境、人文等多方面的發展。
回首5年,中央企業通過對外投資,補充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資金不足,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通過開展屬地化經營,融入當地社會,為東道國培養了大批人才,促進東道國產業升級和自主發展能力。通過能源資源合作,滿足了中國部分能源供給需求,同時也幫助了東道國提高資源附加值,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動力。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擴大了中國與有關國家的利益交匯,改善了當地的投資和生活環境。在這一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中央企業加深了對國際化經營的理解,提高了國際化經營的能力,正穩步向世界一流企業邁進。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企業 中央 一帶一路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