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協商 協商
全國政協“加強全國中小河流上游污染治理”提案辦理協商現場會小記
水面波光粼粼,花叢畔晨練的人們載歌載舞,人們不禁感嘆,一度又黑又臭的清河再次名副其實。6月12日,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在京召開提案辦理協商現場會,邀請部分委員、提案者代表和相關部委負責人來到北京北部這條重要的排水河道邊,調研這里的污染治理情況,隨后進行座談交流。
這次會議的主題是“加強全國中小河流上游污染治理”。今年全國兩會上,政協委員圍繞河流污染問題提出56件提案,被列為全國政協重點提案,提案中反映,全國范圍內有眾多中小河流約5萬條,由于缺乏合理規劃與保護,許多河流都遭受不同程度污染。
清河就是一個例子。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清河曾經過四次治理還清。在現場,清河流域河長聯絡辦公室負責人向大家介紹了清河還清的故事。負責人說,在采取提升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實現污水管線全覆蓋等措施后,清河在第四次治理后終于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還清。
工業排放過量,人口劇增,污水處理能力不足……清河曾經面臨的問題,也是全國眾多中小河流面臨的共同問題。
俗話說,“小河有水大河滿”,同樣道理,小河水“清”才能大河“凈”。“政府一般對大河大江大湖的污染治理很重視,但中小河流的污染治理也應抓好。”現場會上,提案者代表王維平委員說。
來自山西的王維平給大家講了山西境內嵐河的例子,他說,嵐河曾因為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造成水質惡化,現在情況有了很大改觀。王維平認為,中小河流加強點源和面源污染治理很重要。
其實,這個問題已經引起了高層關注。2015年,國務院發布“水十條”(《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了消除城市黑臭水體、加強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改造、控制點源和面源污染等重點任務。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水污染防治法》又將“水十條”相關要求上升為法律規定。會上,生態環境部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在回應提案建議時說,他們建立了綜合督導機制,召集水環境達標滯后地區開會,問題最突出的10個城市被冠以“水環境達標滯后地區”的帽子,還要實行信息公開。
除了生態環境部,其他相關部委在治理中小河流污染方面也各有招數。會上,財政部經濟建設司調研員林泉貞說,他們加大水污染防治資金的投入,加大農村污水處理基礎設施運行維護費用保障,為做好農村面源污染防治提供支持。“我們發現很多地方的污水處理能力其實問題不大,主要是管網鋪的不夠。”住房城鄉建設部城建司副司長楊海英說,他們正在研究加強對地方污水集中收集的指標考核。水利部水資源司副處長鄭建國說,他們重點抓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并安排實施了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等工程。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站長王久臣說,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還存在諸多問題,下一步將重點抓好化肥農藥減量、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秸稈綜合利用等工作。
提案委員會副主任賴明認為,中小河流治理要因地制宜,還要因時制宜,在他看來,農業面源污染對中小河流影響最大,要把污染底數摸清,實現系統治理。陳萌山委員建議加強生態技術對污染治理的支撐力度,陳雙委員則認為,北京“誰排污誰付費”的機制值得大城市借鑒。孫來燕委員建議,要進一步加強組織落實、責任落實和政策導向支撐,加大資金支持,建立督導長效機制,他還表示,水資源保護是關系子孫后代的大事,希望能有實實在在的推動。
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主任李智勇、北京市政協副主席李偉出席現場會,會議由提案委員會駐會副主任田杰主持。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提案 污染 治理 河流 全國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