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尋找烈士張宗太:50余年前其在西藏林芝執行任務犧牲
陳茂興則告訴北青報記者,尋找張宗太的文章在駐藏老兵群里引起轟動,很快有老兵注意到,當年的炮兵309團所在的部隊于1969年出藏入川,與另一支部隊換防了。
更有價值的信息是,有老兵提醒張麗生姐弟,張宗太犧牲的時間地點很符合川藏公路修建期間的一次重大自然災害——“林芝拉月大崩塌”。
“林芝拉月大崩塌”
5月31日,陳茂興等人查閱了“拉月大崩塌”的相關資料。據記載,1967年8月29日林芝拉月地區突發山體大崩塌。“東久河右岸,一山突然崩倒下來,撞擊公路對面山體,對面山體又反撞崩塌,山崩之下,飛鷹難逃。這就是轟動全國的拉月大塌方。”
據記載,事發時恰好通過這里的10名解放軍司機當場死亡,尸骨無存,這10名解放軍司機后來被稱為“川藏線上十英雄”。據估計,塌方量達2500萬立方米。
張宗太1966年獲得“五好戰士”稱號的證書
那么張宗太是否是“川藏線上十英雄”的一員呢?
陳茂興心里犯嘀咕,張宗太留下的資料里,并沒顯示他是一名司機。群里的老兵們很快找到了“川藏線上十英雄”的名單,發現這10名烈士均來自成都軍區某汽車團,名單中沒有張宗太的名字。
線索到此中斷,無論是陳茂興還是張麗生姐弟都感到有些失望。
但5月31日晚些時候,有老兵在群里發了一篇文章重新點燃了大家的希望。這名老兵在查閱“拉月大崩塌”時,發現在事故中遇難的除了“川藏線上十英雄”,還有一支交通地質考察隊,參與的單位中“解放軍52師309團”赫然在列。另一篇文章中記載,考察人員中共有9人因山體崩塌犧牲。不過在這些記載中,并沒有出現張宗太的名字。
張麗生想到,爺爺犧牲前最后給奶奶的信中曾經提到,自己要去參加一項重要任務,這個任務是否就是這次交通地質考察呢?
張宗太犧牲始末
一位在西藏自治區紀委監委工作的軍轉干部告訴北青報記者,從群里了解到張宗太可能在科學考察中犧牲的消息后,他專門拜托自治區交通廳政工人事處的工作人員去檔案館,希望找到“拉月大崩塌”事件的細節和遇難者名單。“已經是50年前的事情了,但交通廳和檔案館的工作人員非常熱心,當即加班幫我們查,可資料實在是太多,可以說是‘大海撈針’。”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6月1日,張麗生接到一個電話,一位老兵告訴她,張宗太的名字出現在“拉月大崩塌”事件的一份公開歷史檔案里。這份檔案是由西藏自治區公路交通史志編寫委員會所撰寫的《西藏公路交通史》,在這本書中,張麗生第一次知道了爺爺是如何犧牲的。
當時,張宗太所在的考察隊于1967年7月抵達拉月地區,此前這里經常發生山體崩塌和飛石事故,給川藏線上的過往行人和車輛造成傷害,考察隊的目的就是對這里的塌方現象進行調查。
幾個月的時間里,考察隊在高山密林中不斷地進行觀察和測量,專門還到了崩塌嚴重的東久河南岸考察。
8月29日,張宗太給前往河南岸考察的隊員們擔任警衛,這天下午1點多,“山崩了,房屋般大的巨石、參天的大樹,整個山崩潰下來,頓時截斷了河流”。張宗太和其余8名考察人員,全部壯烈犧牲。
“現在我心里的謎團都解開了,以前我只知道我爺爺是位烈士,如今知道他面對山崩的危險,仍然忠誠地執行任務,我為他感到非常自豪。”張麗生對北青報記者說。
奶奶心愿:帶回一方泥土
6月1日晚,張麗生姐弟將爺爺犧牲的細節告訴了奶奶。
“奶奶的身體不是很好,我們之前找爺爺也沒敢過多地跟奶奶說,怕沒有成功讓她失望。”張麗生回憶,當奶奶知道爺爺犧牲的細節后,既激動又悲痛。“她對我們姐弟說,她身體不行了,希望我們倆能夠有機會去祭拜爺爺,幫她帶一點爺爺犧牲的地方的泥土回來。”
前述西藏自治區的軍轉干部對北青報記者表示,得知找到張宗太犧牲的細節后,大家都很感動。“這對張宗太的家人來說,絕對是莫大的安慰,目前西藏交通廳和檔案館的工作人員還在繼續查閱當年的資料,希望能找到更多關于張宗太烈士的故事,讓烈士的故事被人們永遠記住。”
張麗生表示,姐弟二人計劃過段時間前往拉月,完成奶奶的心愿。“感謝每一個幫助我們的人,讓我們知道了爺爺不只是一張烈士證和照片,而是一個真正存在過的勇敢的英雄。”
文/本報記者 屈暢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尋找烈士張宗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