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為經濟社會發展 筑牢人才基礎
治國之要,惟在得才。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權的戰略資源。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這些重要論述,都深刻揭示了人才資源的戰略地位和用好人才資源的重要意義。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必須集聚、培育、用好人才這個“第一資源”,為推動經濟社會更好發展提供助力。
人才始終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將選人用人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是推動事業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必然選擇。當前,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歸根結底都需要人才提供智力支持。為此,應更好營造人才自由擇業、平等競爭、各顯才華、多向度流動的社會氛圍,建立健全高效發現人才、選拔人才、優化人才配置的制度體系。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度重視人才工作,相繼推出多項人才培養工程,成效顯著。最新一次全國人才資源統計結果顯示,我國人才資源總量達1.75億人,人才資源總量占人力資源總量比例達15.5%。人才對我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日益凸顯。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經濟發展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充分釋放創新的“第一動力”作用,就要更好集聚、培育人才資源,在建設人才隊伍、優化人才配置、營造良好環境上下功夫、做工作,從而真正為經濟社會發展筑牢人才基礎。
一是建設更大規模的人才隊伍。推動人才結構戰略性調整,充分在選人用人上體現出“高精尖缺”導向,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一方面,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創新教育模式,構建先進的終身職業教育體系和職工繼續教育體系,培養創新型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還要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上下功夫,繼續做好引才、用才、留才工作。
二是促進人才優化配置。人才流動起來,才能使人才在不同領域、不同崗位獲得豐富經歷,能夠最大程度地激發人才的內在潛能。當前,重視人才流動、促進人才優化配置已經成為各地的共識,應考慮建立健全推動人才順暢流動的機制,促進人才在不同機構和不同地域間有序流動。比如,打破戶籍、地域、學歷、人事關系等制約,促進人才資源合理流動、有效配置;制定出臺支持人才落戶、居住、子女就讀、配偶就業、參加社會保險等政策措施,幫助人才解決生活上的后顧之憂;做好一系列有利于人才發展的制度安排,營造良好社會環境和文化氛圍,使人才紅利得到最大限度地釋放。此外,還要完善工資、醫療待遇、職稱評定、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激勵政策,鼓勵和引導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總之,要從整體上促進各地區、各領域的人才供求形成新的平衡。
三是形成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從根本上說,只有建立健全識才、選才、用才的科學制度,為人才在工作上提供強大支持、在生活上提供有效保障,營造公平、公正和風清氣正的選人用人環境,才能形成群賢畢至的良好局面。近年來,國家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松綁,進一步釋放了人才的創新活力。比如,從2017年起,云南、貴州、甘肅等地不再把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作為職稱申報和參評的必備條件;浙江等地廣泛開展企業、行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衡量人才不再“一把尺子量到底”,等等。面向未來,還要繼續在形成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上下功夫,既要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和服務保障體系,保障人才以知識、技能、管理等創新要素參與相關利益分配,還要創新體制機制、做好人才服務,搭建好人才發展的“軟平臺”,在全社會大興識才、愛才、重才、用才之風,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環境。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創新 經濟 發展 社會發展 人才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