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康復治療技術要求高,不僅要具備專業的康復知識,還要掌握相關臨床知識

康復行業呼喚高端人才

2018年05月25日 10:33 | 作者:邱超奕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分享到: 

1527190591905_1

北京市朝陽區八里莊第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康復治療區,患者正在康復治療師的幫助下進行膝關節等速運動訓練,增強關節活動度和肌力。

本報記者 邱超奕攝

早做康復避免失能

康復治療有客觀的評價指標,按照北京市衛計委推行的“巴氏指數”來打分,經過康復治療,患者的日常活動能力評分會有明顯提高

王華榮今年78歲,退休前是北京朝陽區新源里中學的教師。去年6月的一個早晨,王華榮起床感到難受,老伴萬有善扶她去廁所,發現不能站立,于是就近把她送到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醫生診斷為腦血栓。醫生告訴萬有善,王華榮錯過了溶栓的最佳時機,建議保守治療。

后來,王華榮身體情況惡化,從偏癱變成全身癱瘓,在醫院重癥監護室住了5天。“我一點兒都動不了,胃管、尿管插在身上,只有腦子是清醒的,說話也不清楚,感覺做人的尊嚴全沒有了。”想起這段經歷,王華榮不禁掩面哭泣。

“像她這種情況,還可能站起來嗎?”萬有善向神經科醫生打聽。醫生回復說,站起來希望渺茫,能坐起來就不錯了。

一個月后,王華榮依然癱瘓在床,全家商量后,決定把她送到北京和睦家康復醫院試試。醫院派來了康復服務顧問盧昕,一直陪伴在王華榮身旁,幫忙溝通病情、聯系車輛,使她的情緒慢慢好轉。

王華榮入院后,康復醫生張新和王華榮的家屬共同制定了一套康復計劃。“張醫生了解病情后,認為我老伴康復的希望很大。短期目標是半個月能站起來,長期目標是爭取恢復基本自理能力。”萬有善說,康復做了一周多,王華榮果真站了起來;一個月后,能扶墻行走。

確定康復目標后,張新根據進度,安排了 一份課表,包括肢體康復、言語治療、心理治療、音樂治療等,康復團隊里的醫生和康復治療師每天都會根據課表執行計劃。“除了肢體康復,音樂治療和心理治療作用也很大。”王華榮說,“音樂治療師讓我跟著節奏唱歌、運動,心理治療師幫我釋放壓力、樹立信心。”

住院第五個月,王華榮已經能自己走路、穿衣、上廁所,康復計劃設定的目標基本實現。“如果不做康復,我極可能還癱瘓在床,這不是我一人的事,會長期拖累家人。”

“我都準備好推輪椅陪她一輩子了。”萬有善說,沒想到老伴真能重新站起來。“進醫院時,她是躺著來的,出院時是自己走出去的。”

北京和睦家康復醫院神經康復科主任周景升介紹:“康復治療有客觀的評價指標,按照北京市衛計委推行的‘巴氏指數’來打分,經過康復治療,患者的日常活動能力評分會有明顯提高。”

宋紫綺是北京某投資公司白領,今年1月,她在自家停車場因意外導致左腳踝骨折,被緊急送往朝陽醫院手術,往腳踝處打了3塊鋼板。

“第二天,我看著腫脹的傷口,非常害怕落下殘疾,沒法正常走路。”宋紫綺說,“朝陽醫院骨科副主任周君琳安慰我,手術很成功,不過還要重視術后康復,可以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受專業治療。”

骨折前,宋紫綺并不了解康復治療,考慮到自己行動不便,就聽從建議住進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周君琳大夫每周會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檢查她的病情,康復治療師楊建偉也會每天帶她做物理治療。“3個月來,康復的體驗和效果超出我的想象。”

“她屬于康復及時的,現在已經開始訓練爬坡和走路。如果當初術后直接回了家,可能今后爬坡、上樓、下蹲都很成問題。”楊建偉說。

康復人才無法“速成”

物理治療師要反復扳動患者的手臂或腿,這既是需要技術的腦力活,也是很有挑戰的體力活

“康復治療能減輕后遺癥、避免殘疾,乃至讓癱瘓的人站起來,這離不開康復治療師的專業技能。”和睦家康復醫院副主任治療師鄧家豐說,康復治療的技術要求非常高,不僅要具備專業的康復知識,還要掌握相關臨床知識。“以常見的前交叉韌帶修復重建康復為例,治療師不僅要知道何時做被動訓練、何時做主動運動、何時負重,更需要判斷患者是否有其他合并傷,進而采取不同的訓練措施。”

“一些患者和醫學人士對康復治療師不了解,認為我們沒有處方權,是干體力活的。”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博愛醫院作業療法科主管治療師張超解釋,在專業上,康復治療師不是“速成”的,需要4年本科學歷,還有1年的規范化培訓,算下來“出師”至少要5年,這還不包括選擇攻讀碩士、博士的康復治療師。

康復治療師的工作強度非常大。比如物理治療師要反復扳動患者的手臂或腿,這既是需要技術的腦力活,也是很有挑戰的體力活。他們經常要勾著腰、抬著手,因此不少康復治療師自己也患上了腰椎病、肩頸病。在博愛醫院的作業療法科,45位康復治療師要照顧約600位患者,平均每位治療師每天照顧近14人,以每人訓練45分鐘算,工作量真不小。“我們干得很辛苦,而且康復治療學專業的畢業生又很緊俏,好多人還沒畢業就被醫院搶光了。”張超說。

“康復治療師的勞動價值體現得不夠。”張超說,他們的收入與同等職稱水平的骨科醫生相差3倍不止,與一些康復醫療發達地區的康復治療師相比差距更大。“北京一些公立醫院,剛入職的康復治療師月工資僅3000元左右,其他省份可能更低。”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治療師對患者做一對一徒手訓練,體力消耗很大,50分鐘的訓練只收取20元,無法體現技術和勞務價值。

在和睦家康復醫院這類非公立醫院,康復治療師的勞動價值以更多方式得到體現。以物理治療為例,公立醫院做一次45分鐘的偏癱康復治療,收費約100元,和睦家收費要高出許多。另外,和睦家康復醫院的康復治療師不僅可以直接接診醫生轉診的患者,還能有更多機會服務需要康復治療的門診患者。

周景升認為,在公立醫院,由于康復科用藥少,經濟效益不突出,其床位難以得到保障,容易被邊緣化,政策上應予以更多重視,比如適當調整康復治療收費標準、推廣康復科免邀請會診、加強對雙向轉診的政策支持等。

和睦家康復醫院院長胡朔文認為,對于康復治療師的工作,可以設定一套分級考核指標,每一級人員對應不同的技術標準和質量要求,有利于人才梯隊成長和精細管理。

中國康復科學所所長李建軍認為,推進康復行業發展,人才供給是關鍵。“應突出社會需求導向,動態調整高校學科專業設置、培養層次、招生規模等。構建康復教育標準,在硬件、師資上嚴格準入,規范課程設置,做好執業資質認定,在各層面建章立制,把好人才的進口和出口。引進、培養前沿人才,盡快塑造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學科領軍人物,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2013年,國家啟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并將康復醫學專業納入其中,每年招收康復醫學專業住院醫師300余人,為提升康復醫學臨床診療力量提供了人才支撐。

提高患者轉診意愿

滿足康復治療需求,重點不在大醫院,而是在基層。基層只有增強實力,才能有吸引力

“滿足康復治療需求,迫切需要強基層。當前我國基層康復仍存短板,應加強基層人員培訓,提高技術能力,促進學科建設。”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理事長封國生說。

北京朝陽區的八里莊第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六里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朝陽醫院的醫聯體成員單位,分別是醫院骨科和神經科的康復周轉地。盡管背靠三甲醫院,但吸引患者也不容易。2013年,朝陽醫院推行康復轉診到社區之初,沒幾個患者買賬。

朝陽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劉洋記得第一次把患者轉去八里莊,對方卻死活不同意。“他覺得大醫院勸他去社區,只是為了清人、甩包袱。我苦口婆心磨了3天嘴皮子,對方才半信半疑同意轉診。”

建立醫聯體之前,八里莊第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存在實力不強、人才不足等問題,這是基層醫療機構的通病。“從不會做康復到以康復為特色,一路走來,很不容易。”該中心主治醫師吳濤說。

“病人不理解,很多人觀念中認為看病就得去三甲醫院,而且治病、康復要全程包辦。早先我們發現,即使病人住進社區,他們有問題還是只愿找朝陽醫院的醫生。另外,不少康復治療師認為社區收入低、平臺小,沒發展前途。一句話,基層只有增強實力,才能有吸引力。”吳濤說。

2013年,朝陽醫院派骨科主任醫師周君琳擔任八里莊第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責任主任,從資源下沉、業務輪轉、知識學習三方面入手,帶動社區辦康復醫療。首先,朝陽醫院派4位醫生每周到社區查房、延續照顧下轉的患者,既使患者安心,又對社區醫生言傳身教;其次,分批派遣社區醫生和康復治療師到朝陽醫院骨科免費培訓1年,觀摩手術、參與臨床,培養綜合技能;第三,開放大醫院學術交流平臺,每周的文獻會議或康復專家講座邀請社區醫護人員參加。

朝陽區相關主管部門也給予了政策支持。比如在醫聯體內,患者下轉社區不再受650元起付線限制,提高了他們的轉診意愿;對于醫事服務費,醫保部門實施分級差別支付,進一步降低基層治療成本;在社區實施超長處方和統一藥品目錄,增強基層保障能力。

封國生認為,應提升基層康復人員的待遇,照顧基層人員的職務晉升,并加強與上級醫院的業務銜接。社區實力強了,口碑好了,患者自然就愿意下沉了。

編輯:趙彥

關鍵詞:康復行業 高端人才 康復治療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 亚洲精品字幕中文 | 中字幕无砖欧美日韩一区中 | 最新69国产精品视频 | 亚洲国产91精品在线 | 香蕉久久一区二区不卡无毒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