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M1病毒克癌 不傷“好”細胞
4年前,中山大學顏光美教授和他的團隊,發現一種名叫M1的病毒,對肝癌、結直腸癌、膀胱癌癌細胞的殺傷作用明顯,且不傷害正常細胞。
研究發布后,很多癌癥患者和家屬或找上門或寫信詢問,希望能用自己做實驗,甚至有患者家屬從外地趕來求醫,承諾哪怕失敗也不需要課題組承擔責任。這也成為顏光美定期公布研究進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重大的進展也許會成為一些腫瘤患者的精神支柱,讓他們鼓起勇氣,堅持到可以戰勝病魔的那一天。”
終于,4年后,M1病毒臨床試驗有了時間表:明年就能開展臨床試驗。用顏光美的話說,“研發新藥有10公里的話,已經走了8公里”。
集體回國:12名醫學博士 齊歸國搞科研
1982年,顏光美考入中山醫科大學(后并入中山大學)攻讀藥理學碩士,并于1989年獲得博士學位,此前,他已是中山醫科大學里最年輕的副教授。后來出國深造的顏光美,在世界知名制藥公司工作,生活待遇優厚。
當時中山醫招募海歸,這與顏光美回國做點事情的想法不謀而合,在與家人溝通后決定回國。“我們那一代人還是有很強烈的家國情懷。”他說。
決定回國前他突發奇想,中山醫急需的是一批而不是一兩個人,能不能多幾個人一起回去?于是他先后聯系了11位學者,組成了一個“顏光美回國集體”,他們1996年回國后都在中山醫科大學工作。12位留學世界各地的醫學博士集體回國,還到同一學校工作,這在1949年以來尚屬首次。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顏光美還與廣州留交會有著很密切的關系。當年,他深感國內人才的不足,也有感于廣州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和對外商品交流的窗口,他和其他四位“海歸”,覺得有必要在廣州建立一個“智力廣交會”。于是,他們起草了一份五頁紙的建議書,遞交給市政府。1998年,第一屆廣州留交會由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承辦起來。回國創業、工作的“海歸”們有了交流、互動的平臺。
盡管顏光美長期在中山大學擔任校領導,但在繁瑣的行政事務之外,他最喜歡的卻是在實驗室的時光。每周的周一周三晚上7~9點,只要不出差,他便會參加學生們的實驗室例會,周一討論文獻,周三討論自己實驗室的研究,以及相關領域的進展。周六、周日,如果沒有其他工作,他便直撲實驗室。
重大發現:病毒殺癌細胞 不傷正常細胞
2014年,中山大學顏光美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發現天然病毒M1能殺死癌細胞,且不傷害正常細胞。M1病毒是一種從中國海南島分離得到的天然病毒,能選擇性地感染并殺傷包括肝癌、結直腸癌、膀胱癌、黑色素瘤在內的多種體外培養的癌細胞,而不會傷害正常細胞。
研究結果公布后,立刻引來轟動性的關注,很多患者找到團隊成員,最多的時候每天光是詢問的電子郵件就有幾百封。還有患者家屬從東北趕來,求顏光美給病人用藥,承諾哪怕失敗了也不需要課題組承擔任何責任。但他們不知道的是,臨床試驗需要嚴格的程序,并非患者自己同意就行。這也成為顏光美定期公布研究進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重大的進展也許會成為一些腫瘤患者的精神支柱,讓他們鼓起勇氣,堅持到可以戰勝病魔的那一天。”
臨床應用:克服重重障礙 明年臨床試驗
科研的道路上他們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研究難題。盡管研究表明M1病毒能殺死癌細胞,但顯而易見的是,如果M1病毒無法大量生產,也難以在臨床中發揮作用。2015年,顏光美團隊發現一種小分子化合物,能使M1病毒工業化生產更加容易,生產成本和未來成藥價格將顯著降低,“使用小分子化合物,生產成本至少能下降為原來的1/5。”隨著M1病毒提取數量的成倍增加,從培養容器中提取M1病毒時即使有部分受損,也不會對批量生產造成太大影響。“比方說一次生產100萬個M1病毒,即使損壞20萬個,還剩80萬個。”顏光美解釋道。
臨床上發生于不同器官且對各種藥物敏感性不一的腫瘤,溶瘤病毒M1是否可以克服這些異質性獲得更強的效應?團隊發現一類靶向內質網相關降解通路(ERAD)的小分子化合物能顯著增強M1病毒的抗腫瘤活性,增幅高達3600倍。通俗來說,就是增效劑能讓原本只有中等程度療效的腫瘤變得非常敏感,從而使得同樣劑量的M1溶瘤病毒殺死更多的腫瘤細胞。又或者說,殺死腫瘤細胞所需要的M1病毒劑量極大減少,從而減輕了未來的生產壓力。這又是一個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
按照一般規定,新藥研發需通過科學研究、臨床前、用于人體的一、二、三期臨床試驗等階段,才可以上市銷售,用于臨床治療患者。一期臨床試驗考查藥物的安全性,二期考查藥物的有效性,三期試驗用數量更多的實驗樣本進一步研究。
在最初公布成果僅僅4年后,M1病毒臨床試驗就有了時間表。顏光美表示,他和團隊會在今年底前申報臨床試驗,明年就能開展溶瘤病毒M1Ⅰ期臨床試驗。
“如果將研發新藥比作要走10公里征程,到目前為止,我們已走了8公里,在進行臨床試驗前,我們已先后攀過有效性、安全性和個體化精準治療研究這三座‘大山’,距離成功僅一步之遙了。”
顏光美
曾任中山大學副校長、廣州國際企業孵化器總經理、華南新藥創制中心主任。現任中山大學藥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學部委員、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藥理學國家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之一、藥理國家級精品課程帶頭人、教育部規劃教材《藥理學》主編。
主攻方向
惡性腫瘤治療新策略溶瘤病毒療法和誘導分化療法
缺血缺氧性腦損傷的分子遺傳學機制研究
創新感言
創新是一個非常長期、艱難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過程。要有‘板凳坐十年冷’的定力才能做出創新科技成果。以我自己為例,我研發的一個神經保護劑經歷22年才到臨床二期,溶瘤病毒M1前后經歷11年,今年底才準備申報臨床。創新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根本不存在‘走捷徑’的機會主義。創新需要的是扎實、長期的努力。
鏈接
多團隊合作
共克癌細胞
對M1病毒研究取得的進展,顏光美特別強調來源于多團隊合作,“單一學科或者幾個人的小實驗室都不可能完成這個實驗。”
在顏光美30人的實驗室團隊中,有23人參與M1病毒研究,他們來自分子生物學、藥理學、病理學、病毒學等多學科。從患者身上取腫瘤活體組織需要中山大學腫瘤醫院醫生完成,病理學分析鑒定由中山一院負責。“多學科合作的胸懷、組織協調的能力,對科研創新必不可少。”(記者徐靜 通訊員柳青、周瑩)
編輯:趙彥
關鍵詞:M1病毒 克癌 不傷好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