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打造數字政府 增進民生福祉
足不出戶就可以線上預約辦理居住證、查詢社保,動動手指就可以完成在線換證年審、處理駕駛證違章……日前,我省正式推出全國首個集成民生服務的微信小程序“粵省事”及同名公眾號。通過這一移動民生服務平臺,首批上線的142項政務服務均可實現“一站式”辦理,用小程序解決了大問題,標志著我省的“數字政府”建設取得了階段性可喜成果。
加快建設數字中國,運用大數據促進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以超前眼光精心部署的重要國家發展戰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是建設數字中國的具體體現,對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府服務效率和透明度,便利群眾辦事創業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從政務微信公眾號規模全國第一,到全國首張“微信身份證”、全國首個集成民生服務的微信小程序等等,廣東的“數字政府”建設與探索一直走在前列。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這些距離中央的部署要求和廣大群眾的期待還有差距。今年4月召開的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會議,明確將“數字政府”建設作為具有標志性和引領性的重大改革任務。全省各地區各部門要切實增強改革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把“數字政府”建設作為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再創營商環境新優勢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引領數字時代的政府改革與治理能力建設步伐。
推動“互聯網+政府服務”,必須緊緊圍繞“數字政府”改革建設需要,加快推進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統籌構建一體整合大平臺、共享共用大數據、協同聯動大系統,大力提升政務服務網上供給能力。一段時間以來,部分地方一邊推進“互聯網+政府服務”,一邊卻堅守部門權限壁壘,搞信息封鎖,各自為政,自成體系,嚴重制約了服務效能的提升。“粵省事”的推出,充分體現了打破條塊分割、實現集約化整合的“數字政府”改革方向和要求。全省各地區各部門要以此為參照,加強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按照《廣東省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工作方案》中“六個統一”要求,有效推進政務信息資源系統整合共享,實現政務信息資源互認共享、多方利用;加強協作配合和工作聯動,明確責任分工,做好制度銜接,實現跨地區、跨層級、跨部門整體推進,為“互聯網+政務服務”提供制度和機制保障。
推動“互聯網+政府服務”,是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關鍵環節,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眼群眾需求。對于“互聯網+政府服務”,一些部門和管理者存在認識誤區,將之簡單地理解為把現實中辦事服務“上網”,忽視用戶體驗和線上線下的流程銜接優化,降低了群眾的改革獲得感。全省各地區各部門要將打造“數字政府”與深化“放管服”改革緊密結合起來,堅持問題導向,從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等問題出發,簡化優化辦事流程,推進線上線下融合,提供渠道多樣、簡便易用的政務服務。要按照“凡是能實現網上辦理的事項,不得要求群眾必須到現場辦理;凡是能通過網絡共享的材料,不得要求群眾重復提交;凡是能通過網絡核驗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單位重復提供”的要求,加大改革力度,讓百姓獲得感和幸福感成色更足。
推動“互聯網+政府服務”,打造“數字政府”,要強化保障機制。一方面,要保持“數字政府”政務平臺和體系的開放性、兼容性,進一步完善政企合作機制,支持企業按照市場化、法治化規則運營,參與“數字政府”建設,確保平臺和體系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持續優化和拓展;另一方面,加強網絡和信息安全保護,明確政務服務各平臺、各系統的安全責任,加強對電子證照、統一身份認證等重要系統和關鍵環節的安全監控,建立各方協同配合的信息安全防范、監測、通報、響應和處置機制,健全“互聯網+政務服務”安全保障體系。此外,還要建立健全效能評估和監督考核制度,開展績效評估考核指標體系研究,以惠民效果和群眾反響來檢驗考核信息惠民工作;要發揮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作用,暢通群眾投訴舉報渠道,完善舉報受理、處理和反饋制度,及時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回應社會關切。
“讓群眾和企業動動手指就能把事情辦好”,“粵省事”的這一理念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生動體現。全省各地區各部門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加快建設數字中國重要指示要求,以“制度創新+技術創新”扎實開展“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工作,以更好的營商環境、更高的行政效率、更低的制度性成本,構建一流的“互聯網+政務服務”,推動我省“放管服”改革向縱深發展,不斷增進民生福祉,為“四個走在全國前列”提供強有力支撐。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服務 建設 改革 數字 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