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理解生命,回歸人文

2018年05月23日 09:02 | 作者:劉喜梅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彩C2018-05-23zx501_P_1_372_531_1338_1135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院長姜保國(左二)在病房與患者溝通

“與20年前相比,我國的醫院數量成倍增長,我們的醫學分科越來越細,診療技術和水平越來越高,為患者減輕了越來越多的病痛。但我們的醫患關系卻沒有與醫學技術的進步同步提升,醫患之間的信任度依然堪憂且嚴峻。要改變這種現狀,需要我們去關注患者的情感體驗,去呼喚醫學回歸人文精神。”5月17日,在首屆中國醫患體驗高峰論壇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院長姜保國發出了這樣的呼吁。

在這次論壇上,姜保國多了一個身份——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醫患體驗管理與評價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該學委會成立的目的,就是希望通過促進醫患關系的改進,來提升醫療服務的整體質量,從而加速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步伐。

充分溝通能讓醫患之間實現更好配合

北京協和醫院婦科主任醫師譚先杰曾經講述過一例腹部長了巨大腫瘤的患者故事。這位患者29歲,長著一張娃娃臉,初來就診時腹部膨隆如即將分娩的孕婦。初見患者,譚先杰的助手以為是產科患者走錯了病房,未曾料想患者腹部膨隆是因為肚子里長了直徑長達30厘米的腫瘤。

因為腫瘤巨大,患者進行手術的風險極高,這也是這位患者被前幾家醫院婉拒的原因。但如果不進行手術,患者就只能等死。因此,對譚先杰而言,接診這位患者同樣也是壓力重重———潛在的醫療風險對每一個醫生而言,都是醫技和醫德的雙重考驗。幾經考量之后,譚先杰最終選擇了與患者共同面對,手術在協和醫院的多重保障下順利完成。

這個故事,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王隴德從媒體上讀到的。雖非親身經歷,但王隴德卻記住了故事的細節。因為,這個故事所呈現的“醫患互信和合作精神”也感動了王隴德。

“其實,醫患之間原本就是同一個戰壕的戰友。在這個戰壕中,醫患雙方的共同敵人是疾病,因此醫生應該勇于為患者承擔責任,就像故事中的譚先杰醫生一樣。與此同時,醫生也需要患者的支持和信任,這是醫生們愿意擔責和勇于擔責的動力,這樣才能保障讓最適合患者的醫療技術在患者身上體現。”在論壇上,王隴德告訴記者。

而要實現醫患之間的互信與合作,需要醫患之間充分溝通。“比如,作為醫務人員要考慮到患者在病痛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很多心理問題,再加上患者常常缺乏醫學知識,這些因素導致患者可能不太容易理解醫務人員的一些做法,這時作為醫務工作者就應該換位去考慮患者們的處境。同樣的,作為患者也應該尊重醫務人員并了解醫務人員的壓力,比如我們大型綜合類醫院的醫生,一上午要診治幾十位患者,他們可能忙碌到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因而此時對于患者的了解和人文關懷都還比較膚淺。要改變這種醫患之間不夠了解的狀況,只有增強醫患之間的溝通才能解決。”王隴德建議。

現行醫療付費機制待改革

在姜保國看來,要改善醫患關系,還應該強化患者以及社會對生命和醫學的認知教育。

“其實生命是有始有終的,我們既要在醫院中體驗迎接新生的喜悅,也要體驗送別患者的痛苦。雖然從醫學本身而言,這種生死規律早已不足為奇,但對于患者而言,卻并非能輕易接受,因此我們需要加強全社會民眾對生命和醫學的認知教育,讓他們能夠理性地理解和對待生命和醫學,以及醫療過程中的成功和失敗。”姜保國憂心地向記者介紹,目前社會對醫學認知的最大誤區,就是把醫院視為消費機構,認為醫療花費越高所能帶來的療效就越好。

“醫療花費與醫療效果成正比嗎?肯定不是的。如果真的醫療花費完全決定療效,那么那些富人們就可以依靠醫療高投入而實現長生不老。但事實顯然并非如此,那些富人們可能因為工作壓力較大,平均壽命還不及普通百姓。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這種把醫療行看做消費行為的錯誤觀念廣為傳播,在很大程度上成為醫患沖突的源頭,這種狀況亟待改變。”姜保國告訴記者。

據姜保國介紹,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的教授們曾經對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的醫患關系做過統計調查,結果發現,赤腳醫生年代的醫患關系最為和諧。這種結果曾讓一起座談交流的院長們備感意外,為什么相對低下的醫療水平卻能夠締造更為和諧的醫患關系呢?專家們認為,一方面是因為當時的赤腳醫生善于用言語去安慰患者,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當時基本免費的醫療付費機制支撐了患者的獲得感。

“因此,反思赤腳醫生年代的醫患關系,我們一方面呼吁我們的醫學行為要關注患者的情感并回歸人文精神,另一方面也呼吁國家能夠改進目前的醫療付費體制。因為,在目前醫院要自負盈虧的體制下,醫生和患者之間變成了直接的商業關系,這既損害了醫生的尊嚴,也惡化了醫患關系。”姜保國認為,一些發達國家探索的第三方付費機制比如醫療保險機構付費機制,值得我國學習和探索。在這種體制下,醫生的醫療行為是純粹的,醫生所開的檢查單與患者付費并不存在直接關系,這就從體制上消除了引發醫患矛盾的弊端。

重視護士在醫患關系中的作用

為改進醫患關系,姜保國也常常對護士們強調要樹立微笑服務的意識。這是因為,護士跟患者接觸的時間更長,也更能體會患者的身體和心理需求。

“其實醫患之間的關系并不完全等同于醫生與患者的關系,其中還包括護士與患者的關系。我們常常發現,患者對于醫生醫療行為不滿,護士卻常常成為發泄對象,這就需要我們呼吁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過程中,要注重護士的感受,同時重視護士的作用。”姜保國說。

但姜保國也同時強調,醫生和患者的關系又與護士和患者的關系不同。“患者來找醫生就醫,實際上是秉持著信賴、尊重、畏懼和希望之心而來,因而醫生的主要責任是在最短時間內能夠清晰判斷患者病情,給患者診斷意見或者消除患者疑慮,并盡量利用更好的醫療手段在短期內減輕或解除患者的病痛。如果一個醫生能夠做到這些,就是一個合格的醫生,即便此時的醫生態度是嚴肅的,患者也會對醫生報以敬畏之心。但患者與護士接觸時間長就少了這種敬畏之心,因而護士們需要給患者更多關注,需要用更加溫和的態度去體悟患者的痛苦,并善于用言語安慰患者。”姜保國建議。

據姜保國介紹,為改善醫患關系,從去年開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每年要派100個護士到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學習,其主要的就是希望護士們能夠感受這些國家對待患者的人文精神,進而在本院的服務流程中增加人文精神。

“那些外派的護士們學習歸來之后感受頗多,不少人還寫下了長篇的文字感受。這些感受,也逐漸在我們醫院的護理工作中變成了現實。”姜保國坦言,這些探索也啟發了他對和諧醫患關系構建的更多思考。他也希望,這些思考能夠獲得更多認同,以與業界和社會共同努力改善醫患關系,進而全面提升社會和民眾對衛生事業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編輯:趙彥

關鍵詞: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姜保國 溝通 醫患關系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ⅴ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 | 亚洲中文字幕姦 | 亚洲高清在线观看看片 | 香港三日本少妇三级人妇9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 | 日本亚洲欧洲中文字幕 | 亚洲AV永久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