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從一個“村”看一個國家的未來——寫在中關村改革發展40年之際

2018年05月15日 17:26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北京5月15日電題:從一個“村”看一個國家的未來--寫在中關村改革發展40年之際

新華社記者

北京中關村,佇立著一座金光閃閃的現代雕塑:DNA雙螺旋模型《生命》,昭示著中國人對破解生命之謎的憧憬。

1978年至2018年,40年彈指一揮間。

2萬余家高新技術企業、300多家上市公司、一批獨角獸企業……從“中關村電子一條街”到“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從第一個國家級高新區到全國第一個自主創新示范區,中關村緊跟技術革命浪潮,突破體制機制束縛,走出了一條敢為人先、矢志創新之路。

40載春夏秋冬,40年拼搏奮斗。新華社記者走進這片熱土,探訪歷史見證人、參與者,探究蘊藏在這塊土地上的奧秘……

“創新創業文化成為中關村的靈魂”--40年來,中關村走出了一條富有特色的自主創新發展道路

34年前,中科院計算所傳達室一間小平房里,一群“憋”了多年的科技人員開始創業。

從一家極不起眼的小公司,到年收入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的投資控股公司,“聯想”,不僅成為中關村的一張名片,更是走向全球的中國知名品牌。

柳傳志夫婦曾“蝸居”在計算所自行車棚改造的16平方米空間里,最多時擠過7口人。

“我是抗日戰爭時期出生的人,見證了新中國成立前的中國之弱。今天,中關村能發展成這樣,國家實現這么大的飛躍,是做夢也夢不到的。”74歲的聯想控股董事長、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感慨萬千。

時光的年輪,退回到40年前:

--放眼全球,信息革命浪潮撲面而來;

--縱觀國內,從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提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人們的思想日益解放,原有體制機制的籓籬逐漸被打破。

“當年發達國家用386電腦時,只賣給中國286電腦,認為中國人不能做,結果我們憋出來了。”柳傳志多次用“憋”字形容創業歷程,“當時資金、技術、管理、凈資產都不是一個‘噸位’的,但咱有這么一股勁兒去拼。”

2017年,小米收入跨過1000億元大關。

這是一家創立僅僅8年的企業--2010年4月6日,中關村銀谷大廈一個小房間里,幾位創業者分享一鍋“小米粥”,小米科技誕生。

“把公司名字叫小米,就是希望發揚‘小米加步槍’的精神,發揚創業精神。”小米科技董事長兼CEO雷軍說再次創業,他們每天工作12個小時,這樣的狀態持續了五六年時間。

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精神?

在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看來,這么多年,中關村沉淀、厚植下來一種創新創業文化,成為中關村的靈魂,用4句話概括就是: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百折不撓的創業精神,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產業報國的奉獻精神。

“這種勇于試錯、敢于探索、包容失敗的韌勁,是中關村很多成功創業者、企業家身上的重要精神力量。”翟立新說。

這是中國自主創新的典范--改革開放之初,北大王選團隊不僅自主研發出國際領先的漢字信息處理與激光照排系統,而且成功占領市場,開創了漢字印刷的嶄新時代。

“那時冷嘲熱諷多了,印刷界幾乎沒有人相信能做出來。一個小助教,能干什么事?”回想起自主研制的歷程,年逾八旬的王選夫人、北大計算機所教授陳堃銶頭腦異常清晰,“之所以成功,就是王選自己說的4句話:選準目標,狂熱探索,依靠團隊,鍥而不舍。”

原理性樣機做出來后,有人勸王選“到此為止”。

“大量推廣以前,他總覺得有種負債的感覺,不能拿了國家的錢,只是做了一個實驗,說明方案正確就完了。所以他就主持了一次一次的換代,領導了一次一次的革新。”陳堃銶說。

從最開始租賃4平方米柜臺賣VCD到如今變為電商領軍企業,過去20年,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的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堅持是一個成功創業者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質。我碰到的很多企業家、創業者都是以奮斗為樂。如果每天沒有努力,我這一天會過得不太踏實。”劉強東說,“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

從科研院所內走出的企業家,到從海外留學歸來創業的企業家,再到伴隨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浪潮創業的技術人員、企業高管和大學生,40年來,中關村這片土地上孕育了一代代創業者、企業家。

從柳傳志的“拼”勁,到雷軍的“小米加步槍”,從王選的“狂熱探索”,到劉強東的“以奮斗為樂”,一種精神貫穿中關村改革發展的40年……

正是憑著這種精神,40年間,中關村舊貌換新顏:2017年中關村規模以上企業總收入超過5萬億元人民幣,全年共獲專利授權4.3萬余件。

“作為試驗田和我國最早的自主創新示范區,中關村用事實證明了‘知識+科技+產業’是一條發展之路,是‘創新自信’的最佳詮釋。”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董小英說。

中關村,是中國的中關村,更日益成為世界的中關村。

中關村與全國26個省區市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中關村企業在京外累計設立分支機構近1.2萬家,技術合同近八成輻射到京外。

中關村科技型企業全球輻射帶動力進一步增強,目前已有近700家企業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不久前公布的中國出海品牌50強報告中,中關村企業占四分之一。

中關村已經成為一個創新符號,成為中國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重要節點。

“中關村更多是一個政策園區的概念”--40年來,一系列改革在中關村率先突破,創新創業形成“涌泉”現象

“當初的體制設計,決定了中關村雖然現在有一區十六園,卻不只是一個物理園區的概念,更多是一個政策園區的概念。”64歲的時代集團公司總裁王小蘭,是中關村最早下海的企業家之一,見證和參與了中關村的成長。

改革開放40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關村的發展。

--1988年5月,國務院批準成立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

--1999年6月,國務院批復要求加快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

--2009年3月,國務院批復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要求把中關村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2012年10月,國務院批復同意調整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空間規模和布局,示范區面積增加到488平方公里……

“中關村走過的每一步,都承載著國家戰略的強勁支持,打上了國家戰略的‘符號’。”北京市海淀區委書記于軍說。

用友是中關村第一個拿到私營高新技術企業牌照的企業,編號“SY0001”。

“那天,我從當時所在機關的辦公室溜出來,跑到北展劇場參加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成立大會,現場公布的10多條政策,讓我再也坐不住了。”回想30年前,用友網絡董事長兼CEO王文京至今有點激動。

從創業時2個人的軟件服務社,到30年后的1.5萬人,用友正從管理軟件公司向為企業“賦能”的知名云服務企業邁進。

“如果說農村領域改革是小崗村首開先河,那么科技領域就是在中關村。”翟立新說,40年來,中關村不斷改革探索,不斷擴大開放,不斷激發創新創業主體活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出了“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等一系列重要論斷。

這是令人難忘的歷史性時刻--2013年9月30日,中央政治局把集體學習的“課堂”搬到了中關村。

2014年2月,“科技創新中心”被確定為北京新的城市戰略定位之一。

2016年9月,國務院印發《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提出要發揮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主要載體作用。

從先行先試的“試驗田”到改革發展的“先行者”,從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主要載體”到構建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的“主力軍”,中關村在創新變革中奮勇向前。

率先開展科技成果“三權”、股權激勵、科研經費管理、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等重大試點;推動出臺“京校十條”“京科九條”等政策;建設中關村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開展中關村現代服務業試點……黨的十八大以來,中關村不斷發揮改革試驗田作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政府是‘推土機’,推掉的是影響創新的壁壘。”董小英說。

97家創新型孵化器、29家大學科技園、26家特色產業孵化平臺……一個多層次的創業服務體系在中關村形成。

超過500家產業聯盟、協會商會、民辦非企業社會組織活躍在中關村,“小政府、大社會”的創新治理格局正在形成。

中關村自2011年起率先在全國設立了天使投資引導基金;與知名投資機構合作設立17只子基金;活躍在中關村的天使投資人目前已超過1萬名。

“小米前五年融到的幾十億美元就沒出過‘中關村’。”雷軍說,“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中關村有非常濃厚的創業氛圍,使每個在這里的人都愿意打拼,科技創新、模式創新很容易爆發出來。”

“企業家、投資人、創業導師和社會工作者,活躍在中關村的企業家大多集‘四個角色’于一身。”王小蘭說,這種連接,實現了中關村企業家精神的弘揚及創新創業文化的傳承。

編輯:秦云

01 02

關鍵詞:國家的未來 中關村 創新 40年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不卡在线视频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网址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的电影手机版 | 三级亚洲中文字幕 | 一本精品日本在线视频精品 | 五月开心婷婷综合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