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論今日要論
金融合作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讓全世界從中國的發展中受益
巴塔查里亞·阿馬爾
未來的二三十年對全球和各國人民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在業已描繪出的未來圖景中,“一帶一路”建設無疑是一顆耀眼的明星?!耙粠б宦贰苯ㄔO關注基礎設施、信息通信和能源等領域,卻不局限于此。相關國家的共同目標是希望通過金融、貿易等多方面的合作讓全世界從中國的發展中受益。
無論在硬件還是軟實力方面,“一帶一路”建設都將在未來帶來更多的國際合作機遇。然而,我們在認識到“一帶一路”建設重要性的同時,也應考慮“一帶一路”建設在多層面上的可持續性。
首先是經濟層面上的可持續性,這意味著經濟活動的收入要高于成本,產生經濟利潤。其次是金融層面的可持續性,即風險和收益之間的結構必須合理,才有足夠的吸引力吸引私營部門投資。再者是社會層面的可持續性,它必須是人們付得起的,還要能夠平衡現在的使用者和未來世世代代使用者之間的利益,也就是要平衡現在的需求和未來的需求。最后就是機制層面的可持續性,長效的投資需要機制的保障。我們看到,基于經濟考慮、國際合作以及當地的實際情況,中國政府已經制定了一些原則,這些指導原則和框架能夠更好地引導私營部門和資本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當中。
可持續的“一帶一路”建設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融資。前期資本投入高、回收周期長是“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一個特點。在目前的“一帶一路”建設中,像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這樣的中國金融機構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一些跨國銀行和金融機構的作用也不可忽略,它們有助于推動“一帶一路”投融資領域的國際合作。不管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還是歐洲復興開發銀行、非洲開發銀行,這樣的跨國金融機構都可以被吸引、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投資中來。此外,我們還需要大量的私人資本也參與進來,通過搭建平臺和渠道,吸引和整合私營部門的金融資源,共同為解決“一帶一路”投融資難題出力。
(作者為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
用正確義利觀指導一帶一路建設
李向陽
習近平主席在談及“一帶一路”建設時曾說:“要堅持正確義利觀,以義為先、義利并舉,不急功近利,不搞短期行為?!?/p>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堅持正確的義利觀體現的是政府與企業的目標融合、中國與參與國家利益的融合。“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堅持“義”,“一帶一路”倡議就是希望全世界獲得共同發展,特別是希望廣大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不脫離“利”,就是要互利共贏,不是你輸我贏,而是雙贏。只有這樣,“一帶一路”建設這一百年大計才具有可持續性。
正確理解“一帶一路”建設中義利觀的要義和內涵,涉及以下幾方面的關系:一是協調予與取的關系。在正常的國家間經濟合作中,予和取應該維持大致的平衡;但對有些國家則需要多予少取,甚至是只予不取,也就是允許搭便車。這是由國家間的差異所決定的。二是協調輸血與造血的關系。要實現共同發展,需要參與國家具備造血功能,但有些國家長期處于貧困狀態,恰恰缺少造血功能,這就需要在一定時期內對其進行輸血。運用經濟學的術語來說,這就是利用現有比較優勢與創造新的比較優勢的關系。三是協調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的關系。利的目標通常具有短期特征,而義的目標則具有長期特征。四是協調宏觀目標與微觀目標的關系。政府和企業所追求的目標并不完全吻合。如何引導企業在獲利的前提下實現義的目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
總之,在義和利的辯證關系中,要使兩者做到相互依存、相互促進,關鍵是要把握一個度,多數時候義利兼顧,需要時舍利取義,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是新時代中國外交的一個鮮明特色。
在正確義利觀指導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需要構建與之相匹配的跨國融資體系、跨國財稅體系、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跨國管理體系以及“一帶一路”本身的治理結構。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
《 人民日報 》( 2018年05月07日 23 版)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一帶一路 金融 建設 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