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胡明:探索中國特色法學教育新路徑新模式
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我們要從系統論的視角深入領會全面依法治國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要建設中國特色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而高質量的立法、執法、司法和普法,離不開高素質的法治隊伍,離不開高水平的法學教育。
2017年5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中國政法大學,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培養高素質法治人才和助力青年成長成才等發表了重要講話。高等院校作為法治人才培養的第一陣地,要深刻認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時代意義,全面落實各項要求,立足中國特色,創新法學教育模式,培養德法兼修、明法篤行的高素質法治人才,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為法治人才培養立德鑄魂
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強調,法學教育要堅持立德樹人,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法學知識水平,而且要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高等院校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強化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更新觀念、優化結構、創新流程,有力推動法治人才培養“雙軌并進”:既要重視提高學生的法學知識水平,更要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使“德法兼修”成為法學人才培養的主流理念、主體模式、主營機制,全面提升法治人才培養的質量。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面,高校要積極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堅定法科學生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除了培育和打造深受青年學生歡迎的重實效、重精髓、重體系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金牌課程外,高校還要多措并舉切實推進從“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的轉變,堅持“一課雙責”,即各門課程既要傳授知識,又要實現價值引領,傳遞向上向善的正能量,為法治人才的培養立德鑄魂。
加強法律職業倫理和社會公益教育,為法治人才成長定向導航
高素質的法治人才要具備扎實的法學功底、良好的思維品質、廣博的知識視野,更要具備堅定的法治信仰和崇高的職業道德。社會對法律職業有更高的道德期許,希望法律人能夠鐵面無私、激濁揚清、懲惡揚善、主持正義。這就要求法學院校將法律職業倫理教育擺在人才培養更加突出的位置,實現法律職業倫理教育貫穿法治人才培養全過程,讓法治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心中有道德律令、眼里有職業準則,在踏入職業生涯之前就扣好第一??圩?。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高等法學院校還應當將公益教育放在人才培養工作的核心環節,在學分設置中增加必要的公益學分,培養具有家國情懷的法治人才。有條件的高校,還可以成立“公益教育中心”,建立具有公益法課程、公益法實踐、公益法論壇等完整流程的“教學-實踐-研究”的公益法教育體系。
高校要通過建立健全制度,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深入農村、街道、社區、企業等基層一線,開展普法宣傳、法律咨詢和模擬法庭等公益志愿服務;要加強學生法律援助中心建設工作,面向社會接待來訪、來電、來信咨詢,提供專業法律意見和法律服務,讓學生在豐富的法律服務實踐中,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堅定崇高的法治理想,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
推廣同步實踐教學模式,打破法治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體制壁壘
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基于法學學科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這一科學判斷,突出強調法學教育要處理好知識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系,要打破高校和社會之間的體制壁壘,將實際工作部門的優質實踐教學資源引進高校,加強法學教育、法學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實際工作者之間的交流。
傳統的法律實踐教學基本上是對于所學理論知識的事后驗證,居于人才培養的末端環節;優質的法學教育資源無法實現共享,法律實務部門擁有的司法卷宗、庭審視頻等資源長期無法轉化為教學資源進入高校、進入課堂。與此同時,法律實務部門和高校在人才培養上各自為政,法律實務界人士很難參與法治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體系的設計、教材教輔的編寫以及從事專業教學工作。
中國政法大學創新推出的同步實踐教學模式將法律實務部門擁有的大量優質司法資源“引進來”,讓原始卷宗、同步直播的庭審實況和庭審實況錄像進入高校、進入課堂,將知識教學和實踐教學融為一體,將“實踐教學”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使知識學習和技能培養同步完成,職業意識的培養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同步完成,國際視野的培養和國情意識的培養同步完成。
自實施同步實踐教學模式以來,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法律思維品質、法律職業素養和法律職業技能得到了顯著提高,法律職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得到了顯著增強。這一模式受到了其他法學院校的廣泛認可,具有較高的應用推廣價值。
順應信息化時代趨勢,組織編寫立體教材、漸進普及智慧教學
我們正處在信息化的浪潮中,高等法學院校要勇于做互聯網時代的弄潮兒,打造“互聯網+法學教育”的便捷模式,促進信息技術與法治人才培養深度融合,促進信息技術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深度融合。
高校應當與法律實務部門建立深度的資源共享機制,搜集和積累動態庭審、原始卷宗、電子卷宗等優質資源;高校之間可以通力合作,建立科學有效的編目機制,完成對上述資源的細致爬梳和條分縷析,鍛造一批數字化法學教育實踐教學資源匯聚平臺;高校應當營造覆蓋課內與課外、線上與線下、教學與輔學的信息化學習環境,漸進普及智慧教學模式,實現由以教師為中心的學習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模式的轉變。
在新時代,法學院校還要自覺承擔服務社會的功能。高??梢灾Υ蛟煲慌m合網絡傳播、教學內容質量高、教學實際效果好的法學在線開放課程,將能夠體現自身特色及學科優勢、具有完整的教學活動的法律精品課程推向大規模在線開放平臺運行,面向其他高校學習者及社會學習者開放修讀。
(作者:胡明,系中國政法大學黨委書記)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法治 法學 教育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