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澄心靜坐 登高觀山 古人養生十法
河南省中醫藥協會養生保健分會副會長 呂沛宛
宋代養生家陳直著有《養老奉親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老年病學專著。其中一篇文章名為《述齊齋十樂》,簡述了老年人的10種保健方法。雖然其中一些方法不一定適用于現代人,但基本精神仍具有指導意義。
1. 讀義理書。宋朝講求儒家經義、探究名理的學問為“義理之學”。放在當今,就是要讀給人啟迪、有指導意義的書,心中有正確的方向,才不會被錯誤的事情迷惑。比如,讀高質量的醫學、養生書報,才不會“病急亂投醫”。老人經常讀書、看報,不僅增加知識,還可使思維敏捷,延遲大腦衰老。
2. 學法帖子。即學習書法,臨摹名帖。寫書法不僅能給人以美的享受,還是養生保健的好方法。從漢代至清代,人類平均壽命25~40歲,而著名書法家平均壽命都在80歲左右,比如柳公權87歲、歐陽詢84歲……寫書法時,人全神貫注、身體正直,整個上肢及腰腿都會自然配合協調用力,使精氣神都貫注到手上,力量運用到筆尖,就像氣功導引,能使氣血順暢。
3. 澄心靜坐。俗話說“心靜則神安,氣調則血流”, 老人每天靜坐半小時,能使頭腦清醒,身體得到充分休息,精神得到有效放松。具體方法是:取盤腿姿勢(單盤或散盤均可),閉上眼睛靜坐,進行深呼吸練習,幫助增加肺部含氧量,提升人體活力。一般以30分鐘為宜,若感到體力不支,尤其是有基礎性疾病的老人,不必勉強。
4. 益友清談。茶余飯后,找幾位知己促膝談心,可以增長見識、交流感情,有益身心健康。哲學家培根說得好:“當你遭遇挫折而感到憤悶抑郁的時候,向知心摯友的一席傾訴可以使你得到疏導。否則,這種積郁使人致病。”由此看來,解除孤獨心理,增進身心健康,“益友清談”是良策。
5. 小酌半醺。中醫認為,稍微喝點酒可舒筋活血、通絡防病。建議老人喝酒時,每次不超過1兩,過多喝酒或酗酒,特別是烈性酒,對身體有害。
6. 澆花種竹。即園藝勞動,既增加了身體活動量,運動四肢筋骨關節,還能調節情緒,給精神帶來寄托和安慰。清代袁枚享有“一代文星兼壽星”美譽,據說,他官場失意時才40多歲,后辭官歸鄉,客居江寧(今南寧),筑園林于小蒼山,取名“隨園”,從此愛上花木,“或栽雨后花,或鏟風中草”,晚年仍“八十精神勝少年”。英國新研究也表明,老人每天堅持做園藝,能降低心臟病、中風等疾病風險,甚至可以起到降低癌癥發病和惡化作用。
7. 聽琴玩鶴。音樂養生,我國古已有之,國外也有研究證實音樂的養生益處,如止痛、降壓、防止大腦衰老等。老人聽音樂,一般應選擇節奏稍慢、旋律悠揚的,如果聽的過程中身體有不適感,應立即更換音樂或停止播放。養鶴在今天已經不易辦到,可改為養鳥喂魚,對調節生活節奏、舒緩負面情緒、改善視力很有幫助。
8. 焚香煎茶。聞香怡情添意趣,品茶養性可長壽。聞檀香可寬胸理氣,聞沉香可使心情不浮躁,聞茉莉花、玫瑰花香可開胃醒脾,但不宜聞太過濃烈的香味,以天然樹木、花草香味為宜。歷代養生家大都鐘情于茶,《神農本草經》記載,茶葉飲之使人益思,少郁輕身;能利小便,去痰熱,令人少眠,有力、悅志。
9. 登高觀山。老人每隔一段時間爬爬山,登高遠望,既可活動筋骨,又能開闊胸懷。
10. 玩牌弈棋。老人適當打牌下棋,可活躍大腦,提高反應能力,也是豐富生活的好辦法。(雷妍)
編輯:趙彥
關鍵詞:靜坐 登高 觀山 養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