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靜之道:“回扣式”腐敗是村干部給自己挖坑
有媒體近期在多地采訪發現,一些地方基層干部特別是村組干部頻頻將“黑手”伸向扶貧領域。除了虛報冒領、截留挪用等涉腐基層干部慣用的違法手段外,一些“非典型”的“回扣式”腐敗,正在成為基層干部蠶食群眾利益的新變種,必須高度重視起來。
近年來城鎮化速度不斷加快,對土地的需求越來越多,與土地有關的腐敗案件不斷攀升,一些涉及到拆遷賠償的“村官”們,經常利用土地賠償款做文章。對上瞞報,對下蒙騙,政府、企業、群眾“三頭獲利”;內外勾結,村委會集體受賄,越過村民私自“賣地”;成為村干部的帶頭致富者大權獨攬成為一方惡霸,這些都是村官從土地獲利的卑劣手段。要想確保城鎮化健康順利進行,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必須謹防村官坐擁土地變“碩鼠”。
“村官”雖地位不高,但卻是最經常、最直接與農民打交道的人。他們的犯罪很大程度損害了政府形象,滋生了公眾的不信任情緒,腐蝕執政根基,令人擔憂。因此,遏制不斷出現的“村官”巨腐現象尤為必要和重要。
村級財政管理混亂使得村官權力過大、一手遮天,是小官巨貪、發土地財的根源。官小并不代表權小,村官手中掌握的經常是一地一域經濟發展的實權,項目實施、拆遷建設、工程驗收等事務都要經過他們的過目甚至審批。手中有了芝麻權,作風不正的“小官”經常是雁過拔毛,坐當土皇帝,兜裝一方財。
在一些城郊村的征地拆遷過程中,制度漏洞頻出,政策執行走樣,本該扮演組織者的村官在無人制約,權力絕對的情況下實際上成了轉移財富的“操盤手”,一人獨大、弄虛作假、貪污受賄也就應運而生。監督不足也是村官利用土地貪污受賄的原因,為保證集體土地的征地拆遷能順利進行,政府部門往往委托村級自治組織進行“包干”,對過程監管不足,一些村莊村務、財務又不夠透明,留下了權力尋租空間。
遏制“村官”巨腐,必須補好制度漏洞、推進村務公開、加強權力監管。要想從根源上切斷村官利用土地謀取私利的途徑,必須把村官的權力“關進籠子里”,有了權力制約和限制自然就無法猖狂。這就要求對于城鎮化過程中的征地拆遷制度必須完善,不能盲目地由村委會“包干”,要設置職責權限和責任范圍,讓村官“一言堂”的時代成為過去。
要切實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村務細化透明公開,按照政務、財務、事務逐項公開,將涉農惠民政策、新農村建設的各項資金、征地拆遷補償款等情況都納入公開范圍,使每一筆賬都清楚明了。同時,還要向群眾積極宣傳政府的征地拆遷政策以及對于貪污受賄村官的懲處決心和政策,號召廣大村民維護自身的權益。設立便捷的村民監督舉報渠道,充分調動和發揮群眾監督的力量,使妄圖越雷池的村官無處遁形。
在全面依法反腐的當下,伸手必被捉已成為鐵律?!盎乜凼健备瘮∈谴甯刹拷o自己“挖坑”,奉勸這樣的人還是趕緊懸崖勒馬吧!(靜之道)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村官 土地 腐敗 回扣式 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