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陳果靜:不必主動干預人民幣匯率走勢
作者:陳果靜
近一段時間人民幣匯率走強,既是對我國經濟基本面的反映,也體現了市場的供求情況,并沒有主動干預的必要。在美聯儲加息、中美貿易摩擦的當下,近期市場對人民幣匯率信心仍然較足,這得益于我國堅持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市場化方向。只有讓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匯率有漲有跌、彈性不斷增強,才能充分發揮匯率“穩定器”的作用
今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在回答有關“中國是否會使用貨幣政策的手段來應對中美貿易問題”的提問時,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中國的貨幣政策主要是依據國內經濟綜合考量,是服務實體經濟的;我國的貨幣政策及外匯市場現在運行得很好,目前外匯市場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加以調節、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中國人民銀行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沒有干預外匯,并且認為目前的外匯市場可以很好地服務個人和企業,可以讓中國及外國公司方便地開展貿易和投資,未來外匯市場會運行得更好。
在中美貿易出現摩擦之際,關于“中國正在考慮干預人民幣匯率來應對貿易爭端”的報道頻出,甚至有分析認為應引導人民幣匯率適度貶值。市場對于人民幣匯率波動更為關注無可厚非,但有意將貿易摩擦引向“金融戰”的言論別有用心。目前,已經有外匯領域專家提醒,這類報道應屬少數投機者炒作,意在混淆視聽,試圖趁機獲利或試探政策取向,希望市場參與者增強分辨能力,防止被誤導。
近年來,我國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堅持一個關鍵詞——市場化。尤其是“8·11”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更為透明,中間價能夠更加靈活地反映市場變化,圍繞均衡水平上下波動也就成為了人民幣匯率的常態。2017年以來,外匯市場預期合理分化,人民銀行已經逐漸退出常態式外匯干預,市場供求在當前匯率形成中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
近一段時間人民幣匯率走強,既是對我國經濟基本面的反映,也體現了市場的供求情況,并沒有主動干預的必要。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累計上漲近2000個基點。經濟穩貨幣才能穩,去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各項主要經濟指標都出現了積極變化。今年前兩個月,國民經濟延續了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同時,我國外匯儲備充裕、財政狀況良好、金融體系穩健的基本面沒有改變。近期,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性雖有所上升,但我國境內外匯供求延續自主平衡格局,我國跨境資金雙向流動、總體平衡的發展態勢更加穩固。
在此情況下,無須引導匯率貶值或大幅升值,而是應交由市場決定。當前,人民幣匯率在基本穩定的基礎上呈現雙向波動,這一局面來之不易。此時如果通過干預市場的手段引導匯率貶值,容易被市場投機者利用甚至推波助瀾。對于出口企業來說,通過壓低匯率為其贏得價格優勢,短期看是有利,但這不利于企業提升其核心競爭力;長期看,更不可能在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
與此同時,在美聯儲加息、中美貿易摩擦的當下,近期市場對人民幣匯率信心仍然較足,這得益于我國堅持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市場化方向。接下來,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有效匯率的穩定、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仍然需要進一步完善匯率形成機制。4月10日,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上強調,放寬銀行、證券、保險行業外資股比限制的重大舉措要確保落地;加快保險行業開放進程,放寬外資金融機構限制。
在金融業對外開放過程中,匯率市場化改革是重要的配套改革措施,這將有利于對外開放平穩推進。其中,市場化仍然是核心。只有讓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匯率有漲有跌、彈性不斷增強,才能充分發揮匯率“穩定器”的作用。按照市場化發展方向,改革不會“走回頭路”,主動干預匯率走勢并非當前選項。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人民幣 匯率 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