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護肝秘訣:常做10個簡單小動作
慢性肝病是指各類原因引起的、經年難愈的肝功能受損,如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肝炎、肝硬化乃至肝癌,都可稱之為慢性肝病。中醫認為,肝主疏泄、主藏血,與全身氣血的正常輸布有著密切聯系。
《黃帝內經》說,“肝者,罷極之本”,說明肝主管人體四肢筋脈的活動,能夠耐受疲勞,是運動機能的根本,當肝臟功能受到破壞時,人體運動能力隨之下降。
已故“肝病泰斗”關幼波教授的弟子——北京中醫醫院副院長徐春軍教授根據關老多年的養生經驗,總結并創制了一套肝病操,這套體操動作緩和、簡單易學,長期堅持能夠起到增強臟腑功能、調節全身氣血的良好作用,很適合慢性肝病患者練習。
第一節——叩頭。全身直立,兩手握空拳,兩手手指指端輕叩頭頂部。叩頭時只能腕關節活動,不能肘關節大幅度伸屈運動。叩頭時,兩手從前額向中向后輕叩,然后由后枕部向左右頂邊緣部向前額輕叩,往復循環地輕叩。叩的次數因人而定,一般自覺疲勞就停止。
頭為諸陽之會,人體十二經絡之中的六條陽經在頭面部均有分布,同時,足厥陰肝經上經前額到達巔頂與督脈交會,足少陽膽經走行在頭側部,保健常用穴——百會穴,也位于頭頂正中。因此,力道適中的叩擊頭部,能夠鼓動肝膽經脈的氣血運行,同時可振奮一身陽氣。
第二節——梳頭。用木質梳子梳頭,每分鐘20~30次,每天1次,每次3~5分鐘,以后逐漸加快。先順著頭發梳,將頭發梳順,接著逆向梳,然后再順著梳。梳時用力要均勻適當,不要用力過猛,以防劃破頭皮。
梳頭不僅可刺激局部血液循環,還可刺激肝膽經的穴位,理肝氣、益肝血。對于慢性肝病伴有偏頭痛、眩暈、耳鳴等癥狀的患者,常叩頭、梳頭,尤為有效。
第三節——彎腰與擴胸。兩腳自然分開,兩手插腰,先左右側彎30次左右,再前俯后仰30次,然后兩臂左右擴胸數次。
肝膽經在軀體的循行位置為脅肋部,也就是腋下到側腰部的區域,通過活動側腰部的動作,同樣可起到疏通肝膽經絡氣血的作用,擴胸運動通過充分舒展胸部,能幫助肺部吸入清氣、吐出濁氣,與腰部動作相配合,有利于肝膽之氣的暢通。
第四節——擊掌。兩手側平舉,手臂伸直,呈90度直角,手指伸直分開,然后用力擊掌。注意要用力,使得手掌發出聲來,自覺疼痛。一般20次左右為度。
以全息醫學理念與中醫經絡理論為基礎的手針療法,認為人體的各個臟器組織都在雙手掌部有其對應的反射點,通過擊掌刺激雙手掌,可以起到調節周身氣血的作用。
第五節——浴手。取習慣體位,排除雜念,心靜神凝,耳不旁聽,目不斜視,意守丹田,兩手合掌由慢到快搓熱。
慢性肝病患者常常存在著肝氣郁滯、瘀血阻絡的情況,氣滯血瘀導致陽氣不能達四末,所以很多人會有手足不溫、四肢怕涼的癥狀,通過擊掌、浴手這樣的動作,不僅可以調節全身氣血運行,還可以改善手部血液循環,從而減輕手部的局部癥狀。
第六節——搓面。浴手時搓熱的手平放在面部,兩手中指分別由前額沿鼻兩側,向下至鼻兩旁,反復揉搓,到面部發熱為止。一般20次左右,然后閉目,用雙手指尖揉按眼部及周圍。
頭面部分布著眾多穴位,如迎香穴(鼻翼外緣鼻唇溝中)、四白穴(目下一寸當眶下孔部位)等,用溫熱的手部揉搓面部,還可改善慢性肝病患者的消化道癥狀。肝開竅于目,因此眼睛的病變常常反映肝臟的情況。刺激眼周的穴位,改善眼部氣血流通,也可以反作用于肝臟經脈,護肝養肝。
第七節——搓耳。耳郭上有很多穴位,用雙手的食指、中指與無名指3指,前后搓擦耳郭,刺激分布在耳郭上的各個穴位。次數多少視各人情況而定,一般20次左右為度。
足少陽膽經,自頭部下行,從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肝膽互為表里,慢性肝病患者常有肝膽濕熱的表現,如脅肋脹痛、腹脹厭食、小便短赤等,刺激耳郭穴位,能夠疏肝膽濕熱。
第八節——搓頸。兩手的食指、中指與無名指伸直靠攏,用力搓擦頸后部的風池(枕骨下方兩側凹陷處)、風府穴(頸部后發際正中直上1寸),力量由輕到重、直到發熱,20次左右。按摩兩穴位能夠治療頭痛、眩暈、中風、頸項強痛等一切由肝風內動而產生的病證。
第九節——縮唇呼吸。直立,兩手插腰,腹式呼吸,先吸氣,停頓片刻,然后縮唇,不要用力,慢慢呼氣,直到吐完為止,再深深吸一口氣,反復數次至十余次。縮唇呼吸能夠改善機體通氣狀態、鍛煉呼吸肌。通過鍛煉肺臟,也可以預防相關并發癥的出現。
第十節——散步。散步是指不拘形式、閑散、從容地踱步。肝臟健康,則四肢關節活動自如;肝臟損傷,筋脈受累,患者自然不能像健康人一樣再參與高強度的運動鍛煉,悠閑的散步是慢性肝病患者可以選擇的科學、合理的活動方式。散步時氣血隨之環布周身,能夠顯著改善氣血瘀滯的情況,同時,散步時沐浴陽光或舉目遠眺,能養肝明目、條暢情志。
綜上,這十節操能全面疏通十二經絡氣血,對五臟六腑皆有益,是慢性肝病患者養生保健的不二選擇。
編輯:趙彥
關鍵詞:護肝 秘訣 護肝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