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海南發展紀實:譜寫美麗中國的海南篇章
這是沒有先例可循的探索,需要拿出披荊斬棘的勇氣,更要有運籌帷幄的智慧——
成立全國首個省級規劃委、梳理化解規劃矛盾、劃定生態紅線、限定開發邊界、優化空間布局、統籌全省產業發展……
一張藍圖之下,“無序開發”“無限制擴張”得到有效遏制——
在海口市,建設規模為1.28萬畝的南渡江流域某土地整治項目被叫停;
在樂東縣,尖峰鎮海濱村數十棟樓房因處于海岸線200米生態保護紅線區內被依法拆除;
在儋州市,光村銀灘某項目將30多公頃的建設用地調整為海防林……
改革以特區特有的行動力被迅速落實。
一年之后,2016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主持召開中央深改組第二十五次會議,稱海南“多規合一”改革“邁出了步子、探索了經驗”,并要求中央有關部門加強統籌指導,給予海南充分肯定和鼓舞。
“要勇于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和利益固化的藩籬,在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城鄉發展一體化改革等方面取得更大進展,為海南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習近平總書記為海南一一列出改革任務清單。
重任在肩,落實在行。黨的十八大以來,海南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掀起了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
——“放管服”改革起步早、力度大,走在全國前列,推行“極簡審批”“不見面審批”,五年累計減少審批事項1206項,減幅達80.4%;
——新一輪農墾改革破局開路,瞄準體制機制深層次問題,全面完成農場轉企改制和墾區集團化改革,為全國農墾改革提供“海南經驗”;
——司法體制改革先行先試,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持續深化,鹽業體制改革順利完成,林業、空域精細化管理等改革取得重要進展,“三醫聯動”等改革順利推進……
改革春風激活了經濟發展的“一池春水”。
過去5年,海南新增市場主體31.8萬戶,全省67萬市場主體朝氣勃發。
向改革要動力,向開放要活力。
“海南對外開放基礎較好,具有面向東盟最前沿的區位優勢,又是一個獨立的地理單元,應該在開放方面先走一步。”習近平總書記對海南的對外開放也作出明確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海南以開放倒逼改革,開展一系列高層次外交外事活動和區域經貿文化交流活動,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關心和高度重視博鰲亞洲論壇發展。2010年、2013年、2015年和今年,先后四次出席論壇并發表主旨演講。“希望博鰲亞洲論壇發揮自身優勢,為亞洲繁榮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對論壇發展寄予厚望。
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來自各國的2000多位各界嘉賓匯聚一堂,共商合作共贏大計,為亞洲和世界提供了“博鰲智慧”,貢獻了“博鰲力量”,論壇之規模和影響創造歷年之最。
從昔日名不見經傳的小鎮,到如今風云際會的“亞洲之星”,博鰲亞洲論壇已成為海南不斷走向開放、不斷融入世界的重要平臺和提升國際知名度的重要名片。
“特別是要把國家賦予你們的開放政策用足用好,努力使海南成為我國服務業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叮囑。
3月31日,美麗的萬泉河畔。
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的博鰲醫院正式開業,備受關注的預防宮頸癌九價疫苗有望在這里開放接種,成為海南服務業對外開放的又一亮點。
允許境外資本設立醫療機構,降低醫療器械和藥品進口門檻,放寬境外醫師執業時間……一項項含金量極高的政策,將為解決國人出境看病、體檢、美容、打疫苗等醫療衛生領域問題迎來希望。
26國入境免簽、離島購物免稅,開通國際航線57條,去年海口、三亞兩個國際機場吞吐量突破4000萬人次……以國際旅游島建設為契機,海南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向世界張開懷抱。
充分發揮地理優勢,積極融入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出臺《海南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對外交流合作五年行動計劃》,海口、三亞成為國家“一帶一路”重要支點。2017年,海南省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貿易額同比增長14.8%。
海南因改革開放而生,也因改革開放而興。邁進新時代,作為特區的海南,只爭朝夕、奮勇爭先,瓊州大地正處處涌動著日新月異的滾滾春潮。
人民幸福的滿意答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心系海南百姓,推動做好民生工作,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亞亞龍灣附近的博后村,山海環抱間有一片美麗花海,游人如織。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與企業和農民聊發展、話增收,留下了“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的深情囑托。
五年來,玫瑰谷的迅速發展帶動了當地農民脫貧奔小康,昔日鹽堿地成了致富沃土。
“總書記來時我每月工資1800元,現在漲到3000多元。這兩年又搞起了旅游,地租標準從每畝每年2500元提高到3300元,自家3畝地每年能有一萬塊錢租金。”家住博后村的黃啟娜說。
在企業帶動支持下,玫瑰谷周邊幾個黎族村莊成立了20家玫瑰種植合作社,帶動276戶農戶,種植面積超千畝,摘掉了“貧困帽”,村里不少農民買了“玫瑰車”,蓋起“玫瑰樓”。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海南“三農”工作。根據海南熱帶農業資源得天獨厚的優勢,他提出了“使熱帶特色農業真正成為優勢產業和海南經濟的一張王牌”的殷切期望。
五年來,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做強做精做優熱帶特色農業”的要求,海南大力促進農業結構優化,推動傳統農業向標準化、品牌化、產業化的現代農業轉型升級。
淘汰低效農業產業和品種,“騰籠換鳥”打造國家冬季瓜菜生產基地、熱帶水果和花卉基地;累計調減甘蔗等低效經濟作物51.3萬畝,冬季瓜菜生產規模擴大至300萬畝;打造樂東蜜瓜、陵水圣女果等高效益水果品牌,初步建成有全國影響力的熱帶菊花和鮮切葉生產基地……2017年,海南農業增加值1012.46億元,其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增加值占比達75%,全省各市縣農民人均收入首次全部超過1萬元。
民生冷暖,常掛心頭。
走進保亭縣什進村,青山隱隱,綠樹掩映下,一棟棟黎族風格的“船型屋”樓房引人注目。
2010年,習近平來到村里時,什進村還是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檳榔木床茅草房,三塊石頭一口鍋”,絕大多數村民住在低矮破舊的茅草房里。
這里引發了習近平對精準扶貧的思考,他當時就提出“扶貧開發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在整體推進的同時一定要突出重點,著力解決最困難戶的脫貧致富”。
近年來,依托周邊兩個5A級景區,什進村發展起了鄉村旅游,村民以土地入股形式參與旅游開發,不僅免費住上新居,還能獲得青苗補償、土地租金、就地就業等收入。2017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1.3萬元,較2010年增長5倍多,真正使國際旅游島建設成為惠民工程。
編輯:曾珂
關鍵詞:習近平 關心海南發展紀實 博鰲亞洲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