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守護道路通暢 塑造規則意識
在深圳新洲蓮花路口的安全島上,一個巨幅顯示屏格外引人注目:它播放的不是廣告或影片,而是路口闖紅燈行人的照片。在附近工作的市民黃先生表示,這個路口人多車多,過去上下班高峰期,行人一窩蜂闖紅燈過馬路并不鮮見。“現在有了抓拍設備,闖紅燈就讓你‘露臉’,誰都要面子,闖紅燈的人自然就少了。”
日前,公安部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機動車不禮讓斑馬線治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在全國開展機動車不禮讓斑馬線,行人、非機動車闖紅燈等違法行為治理。在這方面,深圳從2012年開始探索,形成了一套現場執法與科技應用相結合、秩序治理與宣傳引導相結合的常態長效治理機制。
處罰標準高
對于闖紅燈2次及以上、不聽勸阻或引發交通事故的,處以100元罰款
機動車不禮讓斑馬線、行人“中國式過馬路”一直是交通不文明行為的頑疾。深圳首先從制度保障上下功夫。
2012年,深圳修訂《深圳經濟特區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處罰條例》《深圳經濟特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條例》,分別對兩種行為做出了高于國家標準的處罰規定:機動車途經無信號燈的人行橫道,未減速和不讓行的,處罰由200元提高至500元,記3分;行人不按信號燈通行的,罰款由20元增加到100元。
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法制科警官曾權表示,行人闖紅燈,違法行為性質比行人其他普通違法行為更嚴重,危險性更大,應從重處罰;而機動車禮讓行人是國際通行交通規則,深圳應進一步強化這方面的規定。
目前,深圳對于行人闖紅燈實行分檔處罰:一般情況下闖紅燈罰款20元;早晚高峰時段闖紅燈,或當“帶頭大哥”則罰款50元;對于闖紅燈2次及以上、不聽勸阻或引發交通事故的,處以100元罰款。“處罰力度高于國家標準,更有威懾力;分檔處罰,則體現了執法的人性化。”他表示。
除了罰款、扣分,深圳還將斑馬線不禮讓行為納入個人征信系統。機動車不禮讓斑馬線、行人闖紅燈等行為都會被記錄在案,并定期推送給前海征信、螞蟻金服等信用機構。“一旦有這些記錄,你將會在消費、貸款等方面受到限制。”曾權認為,這可以讓廣大守法市民獲得更多好處。
“嚴查嚴管是手段,不是目的。”曾權表示,如果當事人積極改正,主動接受社會服務,比如身穿“綠馬甲”協助交警維護交通秩序,就可以免除其罰款處罰。“讓廣大市民養成良好的交通出行習慣,才是我們執法的初衷。”
高科技發力
電子警察啟用半年,抓拍行人闖紅燈約13930宗,交通秩序得到有效改善
上下班高峰期,貫穿深圳中軸線的皇崗路車流密集。在許多路口,不時有交警手持設備,對不禮讓斑馬線的機動車攔截、拍攝取證。“高峰期平均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就能抓到5輛車不禮讓,尤其是在轉彎路口。”深圳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福田大隊民警高昇說。
據介紹,受限于警力及道路狀況,除了現場攔停,深圳交警還啟動全市電子警察等設備,對機動車不禮讓斑馬線行為進行自動抓拍。同時,梳理全市視頻探頭界面,統籌組織各交警大隊視頻手動抓拍設備,對違反“禮讓斑馬線”違法行為進行集中抓拍查處。
“和機動車不同,行人沒有像號牌一樣的身份識別標識,執法難度較大。”高昇表示,過去許多闖紅燈行人以沒帶身份證、不記得身份證號等理由推脫,還有的甚至撒腿就跑,追都追不上。
高科技的加入,解決了民警執法難的困境。今年3月,一組來自深圳行人闖紅燈曝光臺的照片在網上廣泛流傳。照片拍攝了在新洲蓮花路口闖紅燈被抓拍的行人,并附有經處理的姓名和身份證號。“深圳曝光闖紅燈行人”也迅速成為熱點新聞。
這并不是深圳第一次曝光闖紅燈行人。早在2017年4月,深圳在新洲蓮花路口投用了一套人臉識別闖紅燈抓拍設備,該設備用攝像頭自動拍攝行人闖紅燈行為,并在安全島上的大屏幕即時播放。
“這種抓拍運用技術手段,實現24小時全覆蓋。設置在路口,來往的行人都能看到,警示作用很強。”深圳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民警劉明介紹,該系統通過視頻檢測行人闖紅燈行為,對人臉進行提取、識別,通過實時搜索比對,查找同個人是否多次闖紅燈,并可通過數據對接,落實違法人員身份,對違法人員進行大屏顯示相應信息。
數據顯示,該系統啟用半年期間,共抓拍行人闖紅燈違法行為約13930宗;而該路口行人闖紅燈違法行為從每小時約150宗,下降到每小時8宗,交通秩序得到有效改善。未來,深圳計劃在更多路口推廣這套人臉識別抓拍系統。
嚴管守尺度
曝光信息進行技術處理,顯示了行政處罰的公開性,也保護了當事人隱私
從不禮讓行人扣分罰款,到行人闖紅燈要被曝光亮相,這些斑馬線不文明行為的治理措施,并非深圳獨有。
目前,在武漢、杭州、鄭州等國內多個城市,已針對斑馬線不禮讓行人的行為,出臺相應的扣分處罰措施;而重慶、濟南、江蘇宿遷等地,也正嘗試依靠人臉識別系統,對行人和非機動車闖紅燈等違法行為進行曝光。
然而,對于交警部門的“創新”之舉,有的市民也有著不同的看法。家住深圳南山的蔡先生認為,隨著城市發展,車輛增加,對于交通違法行為必須嚴加治理。“很多闖紅燈行人臉皮厚著呢,就應該對他們進行曝光。”
“把個人照片和身份證號碼放到網上是不是有點過了?”市民陸小姐則表達了不同意見。她認為,違反交通規則,罰款、扣分都是正常的處罰手段,但將公布照片和身份證號碼作為一種懲罰,很容易帶來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
對此,曾權表示,交警部門在發布的照片中,對行人的姓名及身份證部分數字進行了技術處理。“這一方面顯示了行政處罰的公開性,警示人們在公共場所都應該遵守相關規則;另一方面也注重保障當事人的隱私。”
廣東君言律師事務所律師顏昭雄認為,深圳交警隱去了違法人員相關信息,這種公開的性質就應該屬于法治宣傳教育。
“科技在為執法提供便利的同時,的確存在泄漏個人隱私的風險。”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教授楊小柳表示,智慧交通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市民的擔憂也并非“杞人憂天”。深圳交警“闖紅燈曝光臺”引發爭議的背后,體現了市民對個人隱私的重視。
楊小柳認為,執法部門積極創新的做法應當鼓勵,但公眾個人權益也需要得到保護。相關部門在引入新科技手段時,要對潛在的風險進行評估和防范。同時,還要加大宣講力度。“這樣既滿足了群眾的知情權,也能起到警示提醒作用。”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行人 闖紅燈 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