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鄉間小道”成酒駕“重災區”
農村嚴查存在難點
河北省交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農村酒駕事故多發,且造成人員傷亡多,反映出了農村交通安全意識和守法意識的淡薄,無論是駕駛人還是家屬都存在著農村不查酒駕,路途近等僥幸心理。
目前,“開車了”已經成為城市居民拒酒的“尚方寶劍”,而在農村地區,尤其是偏遠縣鄉,“沒人管”和“沒有事”卻仍是勸駕駛人喝酒的托詞,造成農村酒駕現象較城市更為嚴重。
事實上,“沒人管”和“沒有事”都是長期以來的錯誤意識。由于農村面積大,警力不足,往往僅有幾名交警的一個中隊要承擔兩到三個鄉鎮的工作,加之相關交通設備跟不上,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沒人管”的情況。但酒駕的危害并不以有沒有交警查為標準,酒駕醉駕一旦引發交通事故,大多都是車毀人亡的慘劇,給駕車人和乘車人家庭帶來災難。
河北省交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很多農村群眾認為縣鄉道路車少,喝點酒開車只要沒喝醉就不會出事,其實縣鄉道路多為山路,路況較差,彎道多,加上行人、畜力車及摩托車、三輪車等各種類型的機動車混行,飲酒后駕駛機動車發生事故的可能性更大。而農村地區檢驗鑒定能力還不能滿足查辦需求,一些縣市仍然沒有建立血液酒精含量檢驗的鑒定機構,耗費了大量時間、精力,影響了辦案效率。
駕駛人交通安全和法律法規意識淡漠,對酒駕問題的嚴重性、危害性認識不深,仍然是農村酒駕多發的主因。之所以導致農村酒駕問題突出的另一個原因是:認為自己是一農民,酒后駕駛只要不是醉酒,頂多就是處罰,沒有“丟飯碗”的危險。加之長期的農村交通監管薄弱給不少農民酒后駕駛以可乘之機,久而久之助長了僥幸心理,致使農村酒駕問題愈演愈烈。
記者注意到,相對城市有序的交通秩序,農村交通工具繁雜,大貨車、農用運輸車、摩托車、電動車、自行車混行,而摩托車、農用車等多為無照駕駛。據此前公安部交管局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摩托車醉酒駕駛一度占到全國查處醉酒駕駛機動車犯罪行為總量的四成左右,其中很大比例發生在農村。
不能照搬城市經驗
為了打擊酒駕醉駕在內的嚴重交通違法行為,河北省交管局自3月22日起,在全省開展嚴重交通違法行為百日整交活動,專門針對農村地區的酒后駕駛違法行為開展專項治理,有針對性地調整警力,采取流動查緝與定點檢查相結合,織密管控網絡,最大限度壓縮違法行為活動空間。
酒駕之所以在城市被有力遏制,一是醉駕入刑,大大提高違法成本;二是嚴厲查處,織密檢查網,以儆效尤,消除違法者僥幸心理。在農村,法律法規的適用相同,加大查處力度也能夠有效減少農村酒駕。但是,相對于城市更多的警力資源配置和完善的交通檢查設備,農村警力不足,管理者少,被監管者多,且被監管者分布較為分散,缺乏規律性,嚴查只能局限在局部時間段或局部地域,不可能像城市一樣幾乎全方位覆蓋,因而治理農村酒駕不能一概照搬城市治理經驗。
業內人士呼吁,農村酒駕治理必須創新機制,加大宣傳力度,多部門聯動,齊抓共管,從源頭破解農村酒駕難題。一方面繼續擴大農村地區交警中隊和派出所聯勤機制,解決“沒人管”的現實問題;另一方面要深入開展宣傳教育,實現農村群眾思想轉變,改變“沒有事”的錯誤認識。
據了解,河北多地交管部門正在與相關媒體合作,通過隨警全程錄像并制作專題節目進行曝光等手段,既對酒后駕駛人員進行面對面批評教育,也面向大眾以案講法強化宣傳。“杜絕酒駕的根本不在于嚴查的壓力或者酒的誘惑,而是人思想的主動轉變,要針對農村特點進行有效引導,讓群眾切實認識到酒駕的危害。”河北省交管局相關負責人說。
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大歷史系教授章義和認為,在農村移風易俗上,應新風先行,先立后破,獎勵先進、樹立典型,大力表彰和宣揚新風,以文明新風逐漸取代舊習惡俗,對一些陳規陋俗和不良習氣,則應該法律先行,嚴格執法。
此外,有專家認為,農村酒駕治理不能單純依靠公安交管部門,應該落實好、發揮好基層組織的作用,通過組織群眾自發學習,發動群眾相互監督,走出一條交警指導、群眾自治的新路子,從而預防和減少酒駕發生。同時,結合農村特點,科學配置警力,采取“常查處、小集中、大整治”的方式,掃除監管盲區,力爭把農村道路交通事故降到最低限度。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酒駕 農村 駕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