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基因編輯”必須管 但別“一刀切”

2018年04月04日 09:44 | 來源:科技日報
分享到: 

“基因”界又出了大事:據新華社消息,美國農業部近日發表聲明,對未利用植物害蟲的新技術育種模式,培育出的農作物將不進行監管,其中包括基因編輯技術。

這意味著,美國在放開“基因編輯作物”市場化之路。一時間,國人很“蒙圈”:基因編輯作物是轉基因作物嗎?這一舉措我們該如何看?

“基因編輯作物”不監管?純屬誤解

“美國不監管基因編輯技術培育出的農作物,是誤解。”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籍華人、“千人計劃”專家說。

該專家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美國農業部主要根據是否在新技術育種模式中使用有害菌來源轉化工具為基礎進行監管;美國環保局則以是否使用內置殺蟲劑等對抗蟲農作物進行監管;美國食品和藥品監管局,也會監管這部分技術產出產品的安全性。因此,“不管”是有“定語”的。后兩部門,會根據個案,具體分析和監管。

“基因編輯不等于傳統轉基因。”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團隊核心育種專家鄧啟云說。他介紹,盡管兩種技術都能導入外源基因,前期也有相同操作,但存在兩個主要不同。首先,基因編輯有轉基因不具備的“編輯”功能,即只針對目標生物的具體基因進行敲除和定點突變,得到的產品,僅對基因組已有基因“原位”編輯,無論怎么“編”,都是目標生物自己基因的修飾。其次,基因編輯的產品能通過后代遺傳分離規律,把轉基因操作中導入的外源基因成分,如T-DNA片段、“標記基因”等完全剔除,轉基因技術卻很難做到“了無痕跡”。

“基因編輯”怎么干活?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農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魏建華舉例:家里買的蘑菇,放上兩天就會變褐,甚至黏糊。這是由蘑菇自身產生的多酚氧化酶導致。如果采用基因編輯技術,將“多酚氧化酶基因”“敲”掉一個,則可使蘑菇具備抵抗褐變的能力,保質期也更長。而這,僅“改造”了蘑菇自身基因組。

魏建華強調,轉基因和基因編輯都屬中性技術,不能簡單定義為有害或無害。公眾擔心的焦點,在于是否引入“外源基因”,從而帶來潛在風險。但只要有嚴格的監管體系,在現有科技水平下,完全可以科學評估產品的安全性。

“基因編輯”亟須“分類管理”

中國科學院院士劉耀光、“千人計劃”專家李繼明等均認為,“基因編輯”需要管,但該“分類管理”。

當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和通過傳統育種或自然遺傳變異產生的作物品種無法區分時,即便有監管條例,執行上也無法實現作物是否為“基因技術作物”的判斷。對此類情況,宜采取類似“備案制”進行管理。但對插入大片段外源基因的基因編輯作物,則要參照以往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進行監管。

最讓劉耀光擔憂的,還是上述這類幾乎無法通過技術手段被“監控”的基因編輯作物,一直無法得到政府審批的市場準入,很可能“蒙混”入市場。畢竟,基因編輯技術育種“風靡”生物界,簡單、高效、低成本是重要原因。利益“誘人”。

鄧啟云也表達了類似擔憂。他介紹,對生物專家而言,基因編輯技術“門檻”并不高。基因編輯技術在應用中,有一個利用遺傳分離手段,去除轉基因“介質”的過程。但如果該步驟操作不嚴格,有造成“轉基因污染”的隱憂。應加強基因編輯技術研發,并對前期研發流程嚴格管控,與轉基因作物分類管理。

“如果所有的基因編輯作物被當作轉基因作物進行監控,既缺少科學依據,花費也是巨大的。”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高彩霞說。

截至目前,我國對基因編輯產品是否需監管,及如何監管尚未有明確政策。“如果再不盡快制訂出作物基因編輯分類和分段管理的政策或指南,在生物技術領域可能會喪失一個彎道超車的好機會。”李繼明說。(科技日報長沙4月2日電)

編輯:趙彥

關鍵詞:基因編輯 基因編輯作物 監管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午夜看大片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经典在线播放 |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 亚洲区国产精品高清 | 玖玖精品国产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