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網教補牙”凸顯消費者理性缺失

2018年04月03日 09:34 | 來源:健康報
分享到: 

近日,在網絡購物平臺上,一些店鋪出售醫療器械并教人在家補牙,但并未掛出經營許可與相關產品注冊證。有消費者反饋,產品缺少包裝與說明書,操作之后出現了牙痛、發炎等癥狀。專家提示,不安全的產品與不規范的操作手法,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消費者應該提高警惕。

醫療器械雖然被允許網上銷售,但并不等同于普通商品,依然受到嚴格的限制。根據規定,從事醫療器械網絡銷售的企業須依法取得醫療器械生產許可、經營許可或者辦理備案;醫療器械銷售的對象分為醫療機構和個人消費者,視醫療器械用途及性質,對銷售給個人消費者的在許可中明確限定;醫療器械銷售給消費者個人的,須提供醫療器械說明書和標簽,標注安全使用的特別說明。此外,網絡出售醫療器械還受到《廣告法》等法律的規制。

網上出現銷售醫療器械并教人在家補牙等相關亂象,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監管的滯后、線上管理與線下管理的脫節。網售醫療器械的備案、第三方平臺的審查規范和日常管理以及行政對醫療器械網絡交易日常監測監管的機制,還未真正建立,對醫療器械網絡銷售把關作用并不明顯。這樣的漏洞還需盡快補上。

消費者的理性同樣不能缺失。醫療器械不是普通商品,關乎醫療安全與身體健康,網購醫療器械雖然便利,價格相對便宜,但是卻有相當大的風險。比如,口腔疾病因病因不同,治療的方法各異,單純的補牙操作也許普通人稍加練習可以掌握,但牙病通常需要綜合治療,相關治療行為,未經過長期專業訓練的人顯然難以勝任。此外,補牙在操作上要求消毒、無菌的環境,還要防止交叉感染,自己補牙難以達到上述要求。

醫療器械網絡交易,消費者不能只被購買的便利所吸引,更不能被低成本治療的噱頭所忽悠,否則,很有可能陷于安全與權益的泥淖。醫療需要交給專業的人士來做。規范網購醫療器械,也需要消費者修補認知的漏洞,多一些醫療常識,多一點對公共衛生服務的信任,給自己健康設個安全防線。

編輯:趙彥

關鍵詞:網教補牙 醫療器械 網上銷售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激情国产一区二区 | 日本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尤物 | 亚洲欧美另类国产制服图区 | 在线看片不卡人成视频 | 中文亚洲国产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