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咖啡致癌?遠不如炸雞“危險”
昨日,很多人的朋友圈被一條“咖啡致癌”的消息刷屏。一時間,“咖啡致癌”的消息不脛而走。“咖啡致癌”事件的主角——丙烯酰胺到底為何物?今后,在加班奮戰、午后休閑時,小伙伴們究竟還能不能愉快地喝咖啡了?
昨日,本報記者采訪了省營養學會營養教育與健康促進專業委員會副主委、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營養科葉艷彬副主任醫師。她指出,網絡傳言夸大其辭,聳人聽聞,咖啡仍是一種健康飲品,日常飲用不必擔憂。
日喝10千克的煮咖啡或致癌
葉艷彬指出,咖啡豆本身并不含丙烯酰胺,而是在高溫烘焙過程中自然產生的。其實,除了咖啡,我們平常吃的眾多食物在超過120℃的溫度下烘焙煎炸烤等操作時,都很容易產生丙烯酰胺。籠統來說,丙烯酰胺就是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在高溫烹制過程中“順帶”產生的一種物質。
“丙烯酰胺的確是一種潛在的致癌物質。” 葉艷彬表示,但醫學界對致癌物質的定義,跟公眾的理解和隨之而來的想象并不一致。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中心(IARC)把丙烯酰胺列為2A類致癌物,也就是對人類具有潛在致癌性。2A級致癌物的含義,是被動物實驗證實具有致癌傾向,而缺乏基于人群的流行病學數據,或者流行病學數據不足。換言之,丙烯酰胺對人體的危害,迄今還沒有實錘,只是“具有一種可能性”。
葉艷彬強調,即便經過高溫烘焙的咖啡豆含有一定量的丙烯酰胺,但按照人均攝入的最高量,也不足以達到致癌劑量。
根據2010年,發表在《食品與化學毒物學期刊》(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上的一項研究提供的數據,丙烯酰胺的致癌劑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2.6微克(μg)-16微克。假設一個50公斤體重的成年人,每天攝入丙烯酰胺的致癌量為130(每天每公斤體重2.6微克×50公斤=每天130微克)。
根據中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的數據,在煮咖啡中,丙烯酰胺平均劑量為13微克/千克(μg/kg),也就是說,每天要喝10千克的煮咖啡,才會喝到致癌劑量。10千克煮咖啡,差不多相當于28杯星巴克中杯咖啡的量,而日常生活中,極少有人會喝到這樣的量。
常吃高溫煎炸食物或更“危險”
一些具有醫學背景的咖啡愛好者已經迅速地在網上還擊,認為咖啡在致癌上的危害,遠遠不如炸雞、洋快餐以及某些傳統高溫煎炸食物。
“只要是高溫煎炸食物,都會產生致癌物。” 葉艷彬指出,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可產生丙烯酰胺,蛋白質產生雜環胺,脂肪產生苯并芘,又稱苯并(α)芘 。
炸雞等高溫煎炸的肉類,受烹調過程的影響(為追求口感,一般會裹上淀粉入油鍋煎炸),除了含有丙烯酰胺,還會產生雜環胺、苯并芘,尤其是焦糊的部分,含量會更高。從這個角度來說,它們的確遠比咖啡“危險”
研究者在調查研究中發現,喝咖啡與因心臟病、癌癥、中風、糖尿病和呼吸及腎臟等疾病死亡的風險降低具有相關性。與不喝咖啡的人相比,每天喝一杯咖啡的人死亡幾率降低了12%。這種相關性在每天喝2~3杯咖啡的人中表現得更加明顯——死亡率可降低18%。研究者還發現,喝咖啡可降低人們患結直腸癌的風險,但喝滾燙的飲料包括咖啡在內,則會導致食道癌。
如何減少丙烯酰胺攝入?
1. 烹調時,多蒸煮燉、少煎炸烤炒,堅決不吃煎/炸/烤糊了的食物,尤其是烤糊了的肉類;
2. 少喝速溶咖啡,現磨現煮咖啡更健康,以減少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的攝入;
3. 少喝濃咖啡,或者加入過多糖、奶的花式咖啡;
4. 最理想的咖啡飲用方式是意大利濃縮咖啡加少許奶,無糖飲用。如果覺得口感略苦,可選少糖或半糖;
5. 雙相障礙、躁狂癥、精神分裂癥等精神疾病患者不可喝咖啡,胃腸功能不佳尤其是有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心血管病人、患有骨質疏松的老人,要慎喝、少喝咖啡,一天頂多一杯。普通人一天最多不要超過五杯咖啡。(王婧、任珊珊 通訊員彭福祥)
編輯:趙彥
關鍵詞:咖啡致癌 炸雞 丙烯酰胺